-
http://www.fjdh.cn/Item/27467.aspx
-
洪川: 念佛一声,灭某某多重罪,是否可以理解成令许多重罪报应不起现行等成就后再来还债?还是这个灭重罪是因念佛的助缘灭了许多烦恼习气的业障?或是两者皆有? zf: 请进,关于念佛、诵经、忏悔...因果规律。 念佛一声,灭某某多重罪的原因,可能就在于念佛能灭我等心中诸多烦恼,从而使许多重罪报应不起现行。这一点我同意洪兄的看法。 关于前世所犯重罪是否成就后需要继续还债,我的理解是,原则上,似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4445419.html
-
洪修平(南京大学哲学系)
在有些人的眼里,念佛是净土法门,禅是禅门功夫,两者似乎是分离的。其实,从佛教来说,八万四千法门,本来就是各各相通的,都是证悟佛道的不同方便,只是随顺众生,施化设教有所不同而已。更何况念佛与禅,本来就关系密切,特别是在中国佛教中,两者尤有特殊的因缘。本文拟从中国佛教史上撷取有关念佛禅的几个片段,以对此略作说明。(一) “禅”本来是古印度十分...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1643189.html
-
http://www.fjdh.cn/Item/85317.aspx
-
李炳南老居士关于念佛与往生的问答
1.【問】:持名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時,是否即能現佛,如不能一心不亂,恐不能往生吧?(白潔卿)
【答】:不問現佛與否,得到一心,自是最好境界。縱得不到一心,...收心念佛,而不繫念世情者,亦可往生。
3.【問】:念佛者為求往西,倘不得一心不亂能往生否?(王居士)
【答】:往生分九品,且有邊地,一心者得上品,不一者列下地,一心者有把握,不一者恐生障礙,如臨終不...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13976060.html
-
关于念佛和打坐、往生等诸多开示——广钦老和尚开示
四月九日下午一时,一行人又从台北出发,约经个把钟头,车行到土城乡,转爬弯曲的山路,汽车一档的吼声,声嘶力竭得令人听了真想下来步行。一个大弯...又问:‘您是否走禅宗路子?’答:‘不是,我偏净土,念南无阿弥陀佛。’
慧明师问:‘请问老法师,念佛有何窍门?’答:‘无有一窍,但看己心。有的人不会念佛,要寿命长,求寿命长有何用?只是多一些时间去造业。...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94076500.html
-
传喜法师答:末法时代的众生不能实相念佛,以惭愧心来念佛也算是末法时代的正法,就怕连惭愧心都没有。一句佛号不入心,只在口上滑过,有的甚至滑都滑不过。所以我们刚出家的时候,师父就叫我们拿着念佛珠,念佛的人拿着念佛珠就像老人走路拿拐杖一样,年纪大了再不拿拐棍走路就很危险。(关于念佛珠,佛有讲《数珠功德经》,文殊菩萨也讲了《念佛珠功德经》,《大藏经》里有好几部经讲解念佛珠的功德。)
我们不能有观...
传喜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6/17175783238.html
-
rsquo;了。
关于念佛的方法很多,只有持名念佛最理想,不管是出声念也好,默念也好,必须字字念明白,句句听清楚,若是口念佛名,心打妄想,收不到什么效果,所以梦东禅师说:‘口念弥陀心...生活,只要听到呼叫,没有不赴援的。我们念佛是为了生死痛苦问题,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因为阿弥陀佛有救度众生的誓愿,只要诚心呼救,一定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要念佛。
追究我们生死之苦的来源,是由过去贪、嗔、...
知义法师
知义法师|念佛|往生
http://www.fjdh.cn/fjask/2008/02/21262420864.html
-
关于念佛,我们从静的时候学起,就是说:安静的时候会念佛。若初学念的人,在较吵的地方,较动闹的地方,恐怕他就提不起来念佛。会被外缘的声音、外境所转,心就不能专一,所以希望要找一个较静的地方来念佛。不论是出声念、小声念、金刚持、心中默念。尤其心中在默念的时候,更感觉须要有安静的地方,才能使这个心,阿弥陀佛的圣号念念相继。若外境一复杂,见到外境,耳朵听到种种的音声,随时念头就会分心,念佛的心念就...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25575067.html
-
好的场所提供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这是很有意义的。 这一次我们可以看到,从理论上这次会议对念佛、禅定的问题,从原始的佛教,大乘的般若学到唯识学,乃至到密教,其关于念佛的重大理论都提出来讨论了。虽然有...有些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仅就对念佛概念的理解就很不一样,这个问题显然就还需要更多的讨论。我认为可以允许有许多不一样的看法,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念佛这个问题从原始佛教发展到现在,本来就存在著许多不同的方法与...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54270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