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几乎湮没无闻。而属于心性层面的教授,决非文字能够完全承载。文字所传达的,只是相对真理,是标月指,而非月亮。一旦证法传承中断,理论所带来的帮助就很有限了。关于空性的理论,本是引导我们获得契入空性的正见...执的利器,很可能反被我执利用。关于空性的种种言说,本身就是诱人的玄谈素材。国人早有崇尚玄学之传统,魏晋时期尤盛。故般若性空学传入中国后,便以其超凡甚深之论为文人士大夫所好,历久而不衰。止于谈空说有,从...
济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41542485.html
-
执与法执,另一方面又并不要人们鄙视或放弃这个世间,而是积极地参与人生,救助世人。佛教的真理,关于空性的认识并不能改变世界存在的本相,佛教的修持和伦理实践才有可能在改善世界的同时,改善我们自己的存在状况...维系它们的因缘条件,它也就消灭不存了,所以它是“空”。空是什么?空是相对性、有限性、依存性,依赖性,也就是无自性一没有自身的规定性。举例来说,一个人的权势地位不是他自己给的,他得依据他的主子,他得取得...
湛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352381786.html
-
,哪里就有空性,生命与空性是一对孪生兄弟。 五、空性的机制: 空性的起源。关于空性的起源,可以从宇宙学、天体物理学、热力学、生物学、以及哲学的角度来假设。 1、 从宇宙学的角度,我们...关系的空性以及心理治疗的空性 苏晓波 (发表在中德十年心理治疗国际研讨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引子: 有位来访者跟我说:“我知道你们的诡计,先让我移情,然后你们再走掉。你和我的感情都是假...
苏晓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1956790.html
-
才是正确的思维修的方法而成为修道的助缘,而避免了以分别心对法性妄作增益和损减的虚妄取舍的过失,这样所得的定解才可以如眼目和明灯般无误的指导我们的言行。 以上前面关于空性方面的内容,主要是...令人痛惜。 数论派立万法由自性生,它的基础就是“自性实有”,而不是空性的,这也是佛法区分于外道的根本区别。它们依据自己的分别念,在此基础上安立自性具有“喜、忧、暗”三德;此三德和合作用,产生二十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24266304.html
-
”诸法实相空性离戏,不可能有任何生灭,但众生由于妄执分别,其迷乱显现中还是有生有灭,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等还是会不断出现。我们不否认这种名言,但在真实义中绝对不可能有。
关于空性的理论,有时间...入行论·智慧品》。本品的大科判已经讲完了,今天开始讲第三个问题。
壬三、故成立空性:
前面依靠大量的教证和理证进行抉择,最后得出中观所诠释的胜义大空性,这个大空性的本体是什么样的呢?
...
索达吉堪布 讲
|入行论|善说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1/11144029721.html
-
佛的名号——这也可算一次。通过你或别人,让其他的人听到佛法僧的名字、功德或作用。
(2)忆念法
关于法——忆起空性、无常、四圣谛、缘起,其中的任何一个。然后,当然禅修是最好的,哪怕只是禅修片刻。禅修、思维空性、谈论空性、听到关于空性、无常……任何这些……禅修是其中最好的。我觉得有这类的象征是相当重要的。这就是出现塑像和书籍这类东西的理念。塑像、书籍、佛书……要点是,去具有这些东西。
...
宗萨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0884654.html
-
不空。(《了义海》242,247,246页)。因此关于空性提出三种空性来进行观察。三空性有:无物空性,有物空性,胜义空性。一、无物空性,指虚构的幻想抽象的概念,如方分、时间、大小,美恶等空无实质可得,...所诤之处(原书3-5页)。
关于判教各随所需,历来就有许多争议.据内地佛典记三时判教是出自《解深密经》。初轮是小乘教,中轮是法性空宗,末轮是法相唯识,此二是大乘教,对于初轮没有争议,争论较多是在...
刘立千著
|藏传佛教|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0543551288.html
-
持上述内容的话,也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罪业,不过,我们最好还是先修金刚萨垛,然后再去思维,这样如理如法的结果,感受绝对是不一样的。
虽然经书关于空性的修法说了一大堆,但我们最终所需要的,就是这一瞬间...;但世上所有的东西,包括一张纸的厚度等等,都是有限的。既然是有限的,那么就必然会越分越小,最后只会分到空性。
举一反三,快乐的感受与痛苦的感受等等,也可以依照上述次第进行分解,直至最后消失于虚空...
慈诚罗珠堪布
四法印|慈诚罗珠堪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4/00243537422.html
-
,应当分辩清楚,于何物上无有何事则此事空,而其所余者则为不空。(《了义海》242、247、246页)。因此关于空性提出三种空性来进行观察。三空性有:无物空性,有物空性,胜义空性。一、无物空性,指虚构的...义教,所以全无所诤之处(原书3-5页)。 关于判教各随所需,历来就有许多争议.据内地佛典记三时判教是出自《解深密经》。初轮是小乘教,中轮是法性空宗,末轮是法相唯识,此二是大乘教,对于初轮没有争议,争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41740345.html
-
出自《经庄严论》。 首先弄清空的概念。什么是空,什么是不空,空的是什么,应当分辩清楚,于何物上无有何事则此事空,而其所余者则为不空。因此关于空性提出三种空性来进行观察。三空性有:无物空性,有物空性,... 关于无着的学说,在印在藏大多都说为是唯识学,觉囊派不承认只是唯识,认为无着世亲是解释佛的末次法轮,提出如来藏和自觉智,属于大中观的了义教.他们就是随行无着所倡导的胜义有即他空见的中观学说。西藏的学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41840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