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入华初期传布地理考

    三藏记集序卷六康僧会安般守意经序云:安清,字世高,安息王嫡后之子,让国与叔,驰避本土,翔而后进,遂处京师。  高僧传卷一汉雒阳安清传亦云:   安清,字世高,安息国王正后之太子也。幼以孝行见称,加...按释道安经录云:‘安世高以汉桓帝建和二年(一四八),至灵帝建宁中(一六八 ̄一七一),二十余年,译三十余部经。’  于雒阳经者,稍后,又有支谶,三藏记集序卷七晋支敏度合首楞严经记曰:  谶,月氏人...

    何启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60155251.html
  • 冯焕珍:庐山慧远大师的法性思想探微(续)

    》第52卷,第30页下。   [49] 东晋·释慧远:《三报论》,《弘明集》卷五,《大正藏》第52卷,第34页下。   [50] 东晋·释慧远:《大智论抄序》,《三藏记集序》卷十,《大正藏》第55卷,第75页下。   [51] 东晋·释慧远:《庐山修行方便禅经统序》,《三藏记集序》卷九,《大正藏》第55卷,第65页下。   [52] 东晋·释慧远:《阿毘昙心序》,《三藏记集序》卷十...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452879394.html
  • 僧祐对建经藏、造佛像的贡献

    继承大乘性空学说。在“三藏记集序”中,他提出的“真谛玄凝,法性空寂”,在“弘圳集后序”中,又阐明“道法空寂,包三界以等观”的论点,就是讲离法性空的道理。他认为,虽然“道法性空”,伹“等观三界,则神之...内建立经藏。从此以俊,他经常广开律席。“三藏记集”卷十二“僧祐法集总序:一谓他“春秋讲说,七十余遍”。可见他一生的主要精力,用于传弘律学。  大师讲传的律学,即萨婆多部(一切有部的“十诵律”)。当时...

    蔡惠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93265520.html
  • 虚默·灵默·心镜——宁波七塔寺祖师刍议

    之处,两词可以放在一起并用,指的是一种空灵的境界。因为“虚”自为空,“灵”乃不昧。如《三藏记集序》卷第八曰:“夫至人也,揽通群妙凝神玄冥,虚灵响应感通无方。”《净土生无生论》云:“融通空有莫尚乎中,...内容提要:七塔寺的历史上,心镜祖师是第一个开山者。心镜祖师的师父“五泄虚默”祖师,仅现在《七塔寺志》上,僧传与灯录无载,但有“灵默”一师。本文通过对灯录和僧传的记载,作过一些史料的分析之后,以为对...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3751470.html
  • 虚默.灵默.心镜——宁波七塔寺祖师刍议

    “虚默”禅师,很有可能就是“灵默”祖师。   此外,从佛教的义理来看,虚灵从来就有相通之处,两词可以放在一起并用,指的是一种空灵的境界。因为“虚”自为空,“灵”乃不昧。如《三藏记集序》卷第八曰:“...  虚默.灵默.心镜   ——宁波七塔寺祖师刍议   ◎黄夏年   内容提要:七塔寺的历史上,心镜祖师是第一个开山者。心镜祖师的师父“五泄虚默”祖师,仅现在《七塔寺志》上,僧传与灯录无载,但...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95081529.html
  • 东晋时期般若学研习的六家七宗

    以求通,事济而化息,适任以全分,分足以教废。故理非乎变,变非乎理;教非乎体,体非乎教。故千变万化,莫非理外,神何动哉?以之不动,故应变无穷。”(《三藏记集序》卷第八)支遁还认为《大品》虽然“辞茂事广...与僧肇同时的僧睿,他在《毗摩罗诘堤经义疏序》中说:“自慧风东扇,法言流咏以来,虽日讲肆,格义迂而乖本,六家偏而不即。性空之宗,以今验之,最得其实,然炉冶之功,微恨不尽。”(参见《三藏记集》卷八)至...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5841357.html
  • 亲灸两家的“五泄虚默”禅师

    ”自为空,“灵”乃不昧。如《三藏记集序》卷第八曰:“夫至人也,揽通群妙凝神玄冥,虚灵响应感通无方。”《净土生无生论》云:“融通空有莫尚乎中,虚灵不昧,此吾心自空者也。”“然则即虚灵而应物也,即应物而...招徒传法,四方禅客拥入禅堂。开元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在青原山圆寂。朝廷敕谥“弘济禅师”。起塔名曰归真。  行思所传的法系称为“青原下”,与南岳怀让的系统“南岳下”相对。后来,青原下又衍云门、法眼、...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0243837.html
  • 近代中国佛学研究方法及其批判

     4. 慧皎:《高僧传》.卷五。  5. 道安:〈道行经序〉.《三藏记集序》.卷7。  6. 道安:〈道行经序〉。  7. 参见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卷2(北京:中华书局,1962).页86。 ...无论科学哲学,皆系可写出或说出的道理表之[3]。但义理是否非训诂不明?对文本,特别是宗教或玄学文本的解读,是否可以轻易抛弃其话语背后的“生活形式”?从现代学术眼光来看,这些问题都还有许多值得重新检讨的...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2644448.html
  • 法显生平现象的思考

    正新修大藏经第 50 册337页中。  [11] 同上。  [12] 道安《鼻奈耶序》、《比丘大戒序》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4册,851页和55册的第80页。  [13]《三藏记集序》卷第九,大正新修...一个事实,因为他自己的著作和有关于他的记载文献很少,在《大正藏经》中我们能看到和了解法显法师本人的东西,只有他自己回国撰写得《佛国记》(或称《法显传》和梁慧皎的《高僧传.译经下》卷三中和梁僧佑《三藏...

    定 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65154631.html
  • 中国佛教文学(1)

    十余部经。支译的特点是力求保存原意,许多地方多用音译,“审得本旨,了不加饰。”支敏度称“凡所经,类多深义,贵尚实中,不存文饰。”(三藏记集序卷七)译文虽有滞,“然弃文存质深得经意。”(《高僧传》卷...《孝经》。只是一种提要式的译述;其文体也总是牺牲外来文学的特色以牵就本土的习惯的。但考其译语,不似东汉时所译,而且该经在《三藏记集》及《综理众经目录》中均不见载,恐本经乃是出于东晋时代的一部伪经。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3865227.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