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3篇,用时2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解脱道论分别讲要

      解脱道论分别讲要   今讲论文之前,应略说本论在学上之价值。内典谈定学者,莫详于瑜伽,而源出上座部之化地一系。化地学有南北两传(从印度本土北向者为北传,南向至海外师子国──即今斯里兰卡─...可见此论之特重学也。今所讲之〈分别〉,即论之第四也,凡以十三门分别。如论云︰   ‘问︰尔时净戒坐禅人,已行头陀受成就胜善处,当何所作?答︰令起。问︰何?何相?何味?何起?何处...

    吕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82666673.html
  • 我学习佛教四大部派宗义的心得

    诸烦恼的情形。第八〈分别〉,阐述修习诸禅定的方便和诸禅定的内涵。由八等至依有情居地分为八地--色界四地,无色界四地,再加上欲界一地,便是九地,所谓三界九地,便是指此。因上地的近分亦能断下地诸烦恼...阿毗达磨俱舍论》为例。  彼论计九,九中的前三--〈分别界品〉、〈分别根品〉、〈分别世品〉,论述情、器世间的种种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为苦谛摄。第四〈分别业〉和第五〈分别随眠品〉,这两纯论有情的...

    释日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3550648.html
  • 久住正法四大遗产

    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5]  《俱舍论?分别》:“世尊正法体有二种:一教、二证,教谓契经、调伏、对法。证谓三乘菩提分法。有能受持及正说者,佛正教法便住世间。有能...  照律祖说为“圣教虽多,不越三学”[7],更被印度?世亲菩萨演绎成《俱舍论?分别》的“正法体”,切中了以三藏教法的戒定慧为依止理念得以正修行证三乘圣果,具足久住正法的功能,同时也抛出了弘护人才与...

    宗麟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2551801.html
  • 印顺法师禅观思想研究

    源流略讲》  1996b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1996c 《解脱道论分别讲要》  1996d 《六门教授习定论》  l 吕大吉着  1994 《西方宗教学说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  l ...不修禅定,不断烦恼”的含意。“人间佛教”行者,悲智相应而积极益众,若修禅定则“不深摄心”,“不修深”,不耽溺于乐;若修观慧则非缘自身苦,急求解脱,而是缘苦众生,多修“慈心三昧”,在无量心的充塞宇宙...

    陈乃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12154938.html
  • 略论支那内学院蜀院院学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清净毗尼方广经》、《瑜伽菩萨戒本羯磨》、《解脱道论分别》、《六门教授习定论》、《妙法莲华经方便》、《大般涅槃经正法分》、《入楞伽经》。对这些典籍,吕澂字斟句酌,条分缕析...”,阐幽发微。于是,瑜伽精义,重昭于世,闪发出耀眼夺目的光彩。接着,欧阳渐又继续研读法相唯识派各种重要典籍,作成《百法五蕴叙》、《成实论叙》、《唯识抉择谈》、《唯识研究次第》,分别提要钩玄,抉择义理。...

    肖永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03962781.html
  • 略论慧远的禅智说与审美心理思想

    创立佛教时,又赋予了禅在戒、、慧三学中的中心地位和功能,突出地强调了禅在佛教实践中的重要性。《佛遗教经》载佛陀临终前劝勉弟子:“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俱舍论·分别》云:“一切功德皆依静虑。”大乘经典《解深密经》卷三云:“一切声闻及如来等,所有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善法,当知皆是此奢摩他、毗婆舍那(S′amathavipas′yaā,止观)所得之果。”...

    张弘(普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13157966.html
  • 略论禅宗的中国化特色

    禅,原为心地法之一种。但它既包含了“于一所缘,系念寂静”的定义,也包含有“正审思虑”,如实了知的慧义(见《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三与《俱舍论》卷二等),因此,《俱舍论·分别》中说:“诸等持(等持,即“”的异译)内,唯此摄支,止观均行。”然而,汉代传人的禅学,由于受到社会上神仙道家呼吸...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13365655.html
  • 《俱舍论》〈与《瑜伽师地论》〈三摩呬多地之比较

    地位,则无法肯定禅定之重要。反之, 若能肯定在修学过程中之必要,及阶次之因缘性,则学之定位焕然可彰。 第二章--分别对于二做纲要性之介绍。本文虽从整体讨论,无法就细部逐分析,然二之内容若... │ ├──分别──无漏缘─┘ │ └──破我执品─────────────────理 ...

    释惠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046189.html
  • 觉囊派寺院组织及修学制度

    全书30卷,本颂分为八,前二分别异品和分别根品,简称领域和根,解释与世间所共有之法;次三分别世间,分别业分别随眠品,简称世界、羯磨和幻觉,解释流转轮回之不纯洁因果及次第;后三分别道及补特伽罗品,分别智品和分别,简称圣人、智慧和静修,主讲证得解脱之方法和次第。该论以四谛学说为总纲,指明痛苦的来源和解脱之道,阐释佛教“诸法无我”的根本观点,总结性地把构成宇宙万法的基本要素归纳为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648443.html
  • 觉囊派寺庙组织及修学制度

    阿毗达磨俱舍论》,简称《俱舍论》。全书30卷,本颂分为八,前二分别异品和分别根品,简称领域和根,解释与世间所共有之法;次三分别世间,分别业分别随眠品,简称世界、羯磨和幻觉,解释流转轮回之不纯洁因果及次第;后三分别道及补特伽罗品,分别智品和分别,简称圣人、智慧和静修,主讲证得解脱之方法和次第。该论以四谛学说为总纲,指明痛苦的来源和解脱之道,阐释佛教“诸法无我”的根本观点,...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55348736.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