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性的魔术 客观是一个错觉,主观也是一个错觉。 一切都是因为你有一个身体,身体给你一个“自我”的感觉,这个“自我”的感觉为你产生出主观与客观“有一个分界线”的幻觉。 山河大地的存在,你觉得...品质,自带观照的品质,观想一下:如果没有自己的这个身体,仅仅是觉知存在,你是否还能分辨出“内”和“外”?是否还有“主观”和“客观”的分别?如果有,那个分界线又在何方呢? 没有,不可能有,真相只能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71358323.html
-
课题组负责人、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王式功教授介绍说,影响库姆塔格沙漠的地形主要是天山山脉和青藏高原。天山是南疆和北疆的分界线,天山山脉的阻挡使得只有当西部或北部暖湿气流极为强盛时,才会有少量...
中国环保设备网
|环保|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170886327.html
-
医学研究表明,我们的内环境的酸碱度应该是在7.35到7.45之间,而PH值是以7为酸碱分界线,也就是说,我们的体液应该呈现弱碱性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物质代谢。
可是据一项都市人群健康调查发现,在生活水平较高的大城市里,80%以上的人体液PH值经常处于较低的一端,使身体呈现不健康的酸性体质,人体的体液偏酸的话,细胞的作用就会变弱,它的新陈代谢就会减慢,这时候对一些的脏器功能来说就会...
佚名
|体质|调查|
http://www.fjdh.cn/wumin/2008/08/13432428398.html
-
小乘的分界线以后,小乘思想在中国佛教中逐渐失去了地位,最后逐渐完全灭绝,从而形成了中国大乘佛教的新局面。 3、发扬了大乘佛教的般若思想。三论宗的主要思想是以“般若”为主,般若思想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理论...
理 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1346706.html
-
现在要解决的问题。
活在当下,当下就是面前一座横贯中国中部,有南北分界线之称的大山,当年南宋与金国分治中国时期,就是以此山为界,山脉长一千六百公里,宽三百公里,山高之处海拔三千七百米,是兵家...干燥,南方湿润,秦岭拥有南北天气的特色,山腰的毛毛细雨,令那些用脚步走出来的羊肠小径非常湿滑和危险,接近山顶时,那些毛毛细雨已化为绵绵细雪,雪花铺盖着段段山岭,路崖难分,行者需要极度集中,使人更加疲累,...
张雷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154987349.html
-
狭义之分,具体讲它应包含以下三层意思:
一、广义的终南山即为秦岭。
《辞源》:秦岭是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古籍中指山脉在陕西省境南的终南山,亦称太一山、南山。汉书曰秦地有南山。古籍中如《文选》...
佚名
|朝圣|终南山|佛教名山|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9/15553990446.html
-
所以从寺前望出去,不仅钱塘江浪纹可数,即对岸的萧山西兴一带,也历历在目。 人说处默这首诗写景独工。不仅如此,也因为颔联这两句,还为后世判定吴越两国分界留下一个佐证。春秋时吴越两国的分界线,一般以为是在嘉兴的御儿乡,但实际上并不固定,至少有一个时期,钱塘江是两国天然的分界线。清人毛奇龄在《西河诗话》中作过考证,这里不赘述。 到了宋代,西湖诗僧更多,如惠勤、惠思、清顺、道潘、守诠、仲殊、思聪、可久、...
王春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71864805.html
-
一、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有隐逸的传统,这是终南隐士得以延续至今的一个根本原因。二、终南山“居天之中都之南”,是秦岭的核心部分,我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其气候、物产及外界环境适合修行人隐居,这是终南山修行...“不破本参不住山,不破冲关不闭关。终南山之所以云集如此众多向道之士,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终南山的地理位置与山林环境独特。“天之中,都之南,故名中南,亦称终南”,长江黄河分水岭,是我国地理气候的南北分...
史飞翔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94087063.html
-
一下。
虽然能够看破本质,但是习气需渐除,需要勇猛精进,这就是区分大丈夫和小女人之间的分界线了,不怕你不知道,就怕你知道了以后不努力精进断除习气,如果这样,佛菩萨也没有办法,救你不得!!我看到公司...
佚名
|淫欲|烦恼|意淫|戒淫|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2/22062832930.html
-
识果,持戒修行,以至破迷开捂,了生脱死。这是正信佛教共同遵循的原则,它又是正信佛教区别于外道、迷信的分界线。修学净土法门也不例外。 因果是佛法的核心问题。不明白因果很难真正懂得佛法;不相信因果很难...来受善恶果报的。果报分正报、依报。正报包括相貌好丑、寿命长短、富贵贫贱等。依报包括家庭环境、眷属子女、生活享用等。正报有福,依报必定丰富圆满;正报无福,依报必定贫苦恶劣。依报随正报转,所以说“欲知前世...
昌臻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30739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