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61篇,用时14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隆莲法师:解脱

    解脱   解脱,即解脱律仪。佛教七众弟子,由出离心为发起,经过一定的仪式,誓愿受持佛所制七众戒的某一种,在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遇缘对境,便有防止恶行的作用,名为解脱。 ...解脱的因,故亦名解脱。二作动词解,为离缚自在。以此为方便,能弃舍恶行,破坏烦恼,出离恶趣,究竟出离三界生死,不为恶行等所缚,故名解脱。“波罗提”多处译为“&...

    隆莲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隆莲法师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4244950.html
  • 受戒持的同时不能伤害众生

         解脱有居士五戒、沙弥、比丘,比丘尼等等很多种。我们一定要理解这些,而且要正确地理解。如果理解错了,受戒持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正确地理解了,然后要认真地取舍。   学佛修行也好,守戒持也好,都不能自私。有时候你在这边受戒,但是会在那边犯戒。因为这是解脱,这上面还有菩萨。菩萨里主要讲的是饶益众生,恒顺众生。如果你受戒持、学佛修行太自私了,就会犯菩萨;如果...

    达真堪布

    |受戒|持|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4/10124622204.html
  • 菩萨疑义(下)

    地论》。)  《瑜伽师地论》说摄律仪戒即七众解脱。《戒论》中引《菩萨二十颂难释》说:“当知解脱律仪,是菩萨支分,而是一体故。”然而,虽是支分,也不应以它作全即菩萨律仪。如我们在前面讨论“所依”时说的:止息诸业虽同于解脱,但止息业缘和利益于他却不通解脱,不应以偏代全。《戒论》又作解释,其中有云:“菩萨律仪除于身口七支方便开许,余应如解脱。”则是直以解脱相为菩萨,这更是...

    尘 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82667255.html
  • 大乘十八根本堕——菩萨

    劝退大乘——劝说他人不信大乘,退转其发心。   十三、劝舍解脱——劝说他人舍弃,不持守解脱。   十四、诽谤小乘——诽谤小乘佛法。   十五、妄说上人法——自己不懂却随意妄言上师法语。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45343019.html
  • 国庆节期间山东东营天宁寺传授在家菩萨

    礼拜 说法 授衣 合影留念   菩萨是大乘菩萨所受持的戒律,又称大乘、佛性、方等、千佛大,是属于七众戒以外的解脱。其特色涵盖了七众戒,而又超胜一切,凡是发菩提心的佛弟子,不论出家、在家,皆可受持。2007年国庆节期间,东营天宁寺举办为期七天的“传授在家菩萨”法会。恭请清净法师为得和尚,果纬法师为羯磨阿闍黎,圣如法师为教授阿闍黎,圣初法师为开堂,智远法师为陪堂,演恒法师

    【佚名】

    |传授|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10/09152618485.html
  • 南传佛教, 北传佛教, 藏传佛教有何分别?

    戒律数目内容上并无大差别. 南传佛教不认为有菩萨; 至于比丘尼, 南传与藏传佛教皆因缺戒传承而无比丘尼. 故达赖喇嘛曾说希望将中国比丘尼戒承引进藏传佛教. 汉藏传佛教除皆具解脱(指居士, 出家具...应属金刚乘呢!所谓金刚乘修持者, 应深具声闻, 般若乘(所谓显教)基础, 与清净受持解脱, 菩萨, 方可进受修持. 如受瑜伽部, 无上瑜伽部灌顶者, 需受持金刚乘, 此时称‘外持解脱, 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4270245.html
  • 居士五戒——慈诚罗珠堪布开示

    家人,也必须受持不同层次的居士。   居士五戒属于解脱。为什么称为“解脱”呢?所谓解脱,也即别别永久解脱或分别永久解脱的意思。分别解脱的内涵虽然有多种,但最主要的,就是谁受持该,谁就会得到永久解脱的意思。比如说,两人当中一人受戒,而另一人不受戒,则受戒的人可以获得永久的解脱,不受戒的人就不能获得解脱。   是否所有人所受持的杀盗淫妄酒五戒都称为解脱呢?并非如此。杀盗淫妄酒五戒...

    慈诚罗珠堪布

    |五戒|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205441263.html
  • 堪萨师公著作《遍益明镜》之1

    ,使生欢喜增长心力,故依典籍所说陈述调伏之大;正文则唯依经讲述实行。   以出离之戒律而言调伏或解脱之大义,则有大师与圣教两方面,为佛所数数称赞。   《授记分》中:“胜者大师之正法,亦经亦法为调伏,此是大师与圣教,此二无故应礼。”这是赞颂调伏或解脱如同大师。如经云:“我入涅槃后,此汝等大师,诸佛皆恭敬,殷赞比丘前。”“佛圣教之本、圣教之增长、一切能持之基是为调伏。”《大德法商...

    堪萨师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2482383178.html
  • 声闻与菩萨

    为主,故厌生死而欣证涅盘;菩萨乘以菩提心为念,故普利众生而广集福智。所以佛告优波离曰:「汝今当知:声闻、菩萨学清净,所发心、所修行异。」一般皆以七众解脱为声闻,三聚净戒(卽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为菩萨。然菩萨中之摄律仪戒,若依菩萨本,卽不离七众解脱。如云:「律仪戒者,谓诸菩萨所受七众解脱律仪,卽是:芯刍戒,芯刍尼戒,正学、勤策男、勤策女、近事男、近事女,如是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40662884.html
  • 见护法师:以为师

    何须?要知,五戒、十戒、比丘等,又称为“解脱”,就是因为持不但不是约束,而是解脱!   为什么会觉得持是约束呢?这正是我们的恶念在作祟。凡夫之心,有善有恶,以贪巧、自私、懈怠的心来看,则...称为解脱。   然而如何达到此从心所欲的解脱境界?佛法所教,较之所有一切宗教、哲学皆为具体详尽。戒法中除了“解脱”的次第,还有“定共”及“道共”。“定共”指修得禅定,如初禅、二禅等,则虽不...

    见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6511476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