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0篇,用时10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游祥洲:一行禅师正念禅——序《步步安乐行》中文版

    佛法做如此巧妙结合,自与他本身承袭了中国临济宗法脉有著密切渊源。   五、相即相入世界观。在一行禅师正念禅中,有一个不可缺少有世界观基础,那就是从原始佛教缘起延伸到华严经&...禅宗教学。一行禅师正念禅,虽以南传佛教呼吸”(Anapanasati)为前方便,但是用功重点,则是中国禅宗“活在当下”、“直下...

    游祥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71963092.html
  • 试论二谛义为龙树学核心思想(上)

    ,即依业感轮回说建立世间流转生灭,依业感解脱建立出世间还灭涅槃。总之,四谛和十二因缘都是以有情为本缘起,依缘起生灭建立“性空”,也自然是讲“我空”(众生空)。部派佛教在承原始佛教缘起...我空,那么龙树又是怎样依缘起而说明一切法空?龙树出生在大乘佛教初兴阶段,当时佛学思想与声闻教法差距并不是太大,所以龙树在继承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缘起基础上,从而将缘起分为两种:即内因缘生法和...

    张化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1144135.html
  • 浅谈龙树中思想

    。”这是对缘起最早解释。原始佛教缘起,被称为业感缘起,强调事物相互联系,互为依存关系,同时缘起论成了佛教全部理论基础,但大小乘佛教对其所探讨侧重点略有不同,不仅涉及人生现象,而且探讨宇宙现象。大乘佛教兴起后在缘起解释方面提出了新看法,综其说大者有两家:一家是以龙树为代表学派提出中道缘起论,包括受用缘起和八不缘起等;另一家是以无著、世亲为代表瑜伽行派提出“自性缘起说”。...

    李巧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1666128.html
  • 现代生活与原始佛教

    依照原始佛教缘起,若在独裁政治环境,例如:印顺法师因说一些原始佛教东西而受到安全威胁,而放弃理念坚持,在类似此种情形下,如何来做选择比较好?   吴老择:印顺法师在其《游心法海六十...,不可能是要求念咒、求符水,可解除痛苦。找什么金刚上师作法,有效吗?当然是不可能。所以新伦理需依原始佛教因果论、缘起支持,才有新道德观。大乘佛教道德观也不通,因为大乘佛教讲许多方便法,行善...

    吴老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94253130.html
  • 早期佛教哲学研究

    无疑发展了原始佛教缘起。说一切有部学说基本上都是从阿毗达磨中发展而来,而阿毗达磨是注重思辨和分析,所以,在说一切有部中,自然也带有偏重知解倾向。在心性是否本净问题上,说一切有部不同意其它部...衰落,前后经历了约1500年,其间由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由小乘佛教发展到大乘佛教,经过了不同发展阶段[6] 。综观整个佛教,以小乘说一切有部和经量部,大乘中学派(Mqdhyamika,又称&...

    成建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0941373.html
  • 十年来中国佛教研究述略(1987—1996)

    《东晋南北朝佛教戒律发展》(同上),论述了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律藏译出、研习、流传及特色。   其它方面论著有:顾净缘《色法研究》(佛学研究,1993,2 期)、蔡惠明《原始佛教缘起》(...此二书汇编了吕澂、周叔迦、黄忏华、高如、法尊、田光烈、虞愚等一批著名佛教学者对佛教典籍介绍和论述,介绍和论述佛教典籍达130余种, 包括印度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及中国撰述。巫寿康《因明入正理论研究...

    吕有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4751848.html
  • 空与太极--略论明代蕅益大师所著《周易禅解》

    缘起,融合了原始佛教缘起与法住观,第二、小中现大,大中现小,法法互具,正可以对应于易经太极遍在一切思维进路。从这个地方引入“华严事事无碍法界”,一方面可以突显“法界平等”理趣,另一方面还可以...模式,于是在思考脉络上,不知不觉之间就绕著「何时发生?”“什么东西发生?”等问题打转。用这样方式来理解易经与佛教本体论,实在是隔靴搔痒。因为从佛教缘起来说,“何时发生?”“什么东西发生?”并...

    游祥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0351876.html
  • 比较宗教学(2)

    戒习定而至三业清净,乃是必行步骤。缘起一切现象成因,无常无我是由观察到了一切现象均不出乎因缘聚散原理而得结果。大众部与上座部各执其一端,故分成两流,这在原始佛教时代却是一味一体。  ...,可以分为三大主流:  (一)般若中观系:此系源出于原始佛教缘起,经大众部孕育,至龙树菩萨而集大成。《阿含经》中说:「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 此灭故彼灭。」这就是讲缘起缘灭...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5769631.html
  • 印度佛教史的文献资源概介(下)

    上、密林山等部。说一切有部学说以阿毗达磨为立论依据,把世间一切现象分为有为法和无为法两类,主张“三世实有”、“法体恒有”,并以“六因说”来解释因缘关系,发展了原始佛教缘起。部派佛教后来向大乘发展...LunCong/004/004.htm   季羡林著《季羡林佛教学术论文集》(台北市:东初,民84)一书中,收录〈原始佛教语言问题(附英译文)〉、〈再谈原始佛教语言问题──兼谈美国梵文学者佛兰克林...

    见豪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5974104.html
  • 小乘佛教哲学研究

    有论立论依据,这无疑发展了原始佛教缘起。说一切有部学说基本上都是从阿毗达磨中发展而来,而阿毗达磨是注重思辨和分析,所以,在说一切有部中,自然也带有偏重知解倾向。在心性是否本净问题上,说...佛教哲学基本内容   印度佛教自兴起到衰落,前后经历了约1500年,其间由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由小乘佛教发展到大乘佛教,经过了不同发展阶段。综观整个佛教,以小乘说一切有部和经量部,大乘中学派(...

    成建华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1391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