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篇,用时2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三伏饮食原则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俗话说“热在三伏”。   ●三伏饮食——多酸多甘 三伏饮食原则 资料用品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

    君合

    |健康|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1361586578.html
  • 人际沟通黄金原则

    较多算计,结果大家谁也不开心。博弈论中著名的“囚徒的困境”推论告诉我们,在多数情况下,双方合作比双方背叛好,做的好的关键不在于征服对方,而在于引导合作,一句话,合作优于背叛,被认为战无不胜的”黄金原则“就建立在这一基础上。 告诉别人你是谁   在人与人之间,模糊有利于审美,而清晰则有利于合作。客观地说,人与人交往都是有一些或表或里的缘由的,而这些缘由的目标都是合作,商务往来是一种合作,摆脱...

    佚名

    |沟通|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6/0720184665.html
  • 密宗灌顶略论

    【前言】  密宗求法灌顶须知事项  一、任何人,欲求密法,须经金刚上师灌顶。  接受灌顶者,须遵守下列之修持原则:  1、发菩提心–佛事他事,重于个人私事。  2、正见正知–勿著名利,... 原则,迈往即身成佛之目标。  三、灌顶前应详读“事师法五十颂”。  、依一般佛教规矩,拜师求法者,于灌顶时,须供养上  师,以得福报,其量依各人之发心。  五、戒律为佛学之基础。密宗行人,对密宗之...

    丘吉然春上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1245179.html
  • 佛教的入世出世精神

    弘法四大原则,最重要的就是‘佛法生活化’。要把所吸收到,所体悟到的佛法整个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言谈举止全以佛法的精神去做,而不是每天烧香、拜佛而已。把‘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融入生活...就是佛乘宗弘法原则,这个修到最高层次,就是誓证佛果。  (二)门规是以实践为主,可以说是最具体的。在修行过程中,要把重点摆在实践上,以门规为主,经常背诵门规,了解门规真正精神,用门规来监督自己。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45256068.html
  • 宗教的佛教与佛教的宗教

    背后的社会、文化性格,必须各方面都照顾及,“教”才能有效果。(整理者按:关于此原则,请参阅霍会长在1992年8月《法言》〈如实之教〉一文) 能够把“教”的意义如此开发,在世界各大宗教及哲学体系之中,...,而是成解脱,获得精神自由。佛教开始时亦不能违背此前提,所不同者,佛教认为要通过努力修行才能提高人的生命素质,承认自力因果、公平原则,而所谓成佛就是把人的生命提高到佛的层次。   佛是什么?佛境如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2445205.html
  • 一行禅师谈戒律和缘起的时代意义

    来说,自度、度众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在“界内众生会”的章程里,列举了四项原则作为该会的中心理念:不执邪见、直接体验、符应需求、运用技巧。十四戒便是以这原则为准据而扩充创制的。“不执邪见”意谓不受偏见、...我们若根据一行禅师的知见并且深入地采讨,可以了解这四项原则乃是互容互摄、一多相即。“不执邪见”、“直接体验”除了自修自证,其所展现的宁静、慈悲,亦有助于调和与众共处时的种种冲突。“符应需求”、“运用技巧...

    朱纪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4168599.html
  • 恩海难量--缅怀汉地演密教者福德法幢刘公锐之金刚上师

    密乘学人之四项修持原则,使学人有所遵循及知所警惕;并提出了学会之信条。  修持原则:发菩提心、正见正知、严守戒律、精进修持。  学会之信条:重才重修重法(此所谓愿菩提心)  出钱出力出心(此所谓行...九日,接受了刘上师传授之「臂观音宝瓶灌顶」,正式成为佛教徒及密乘行人(获授三律仪:别解脱戒、菩萨戒、金刚乘十四根本堕。上师指示要勤修加行、上师相应法、三根本仪轨,并须每月之黑、白半月诵戒(布萨)。...

    陈建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2345367.html
  • 欧阳竟无的佛学方法论(李广良)

    ,可以发生观量,故学属必要之事。在《孔佛概论之概论》中,欧阳提出佛学研究的原则,可说与上述思想一脉相承。第一,不可以凡夫思想为基,而必以等流无漏为基也。第二,不必主观,而必客观也。三、不可囿于世间见...无看来,任何把佛法消融于近代西方学术分类中的企图,都是无效而有害的。所以他提出了“佛法非宗教非哲学”的命题,并对之进行了深入的论证。  首先,佛法不是宗教。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具有种性质:第一,所有...

    李广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74567207.html
  • 《集量论》略解(七)

    类似。佛教是讲因果的,什么是因果?就是有因必有果,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到业果原则:业决定、业增长、未造业不遇、已造业不失。业决定就是不善业决不会得安乐果,善业决不会得诸苦果;业增长就是微少善业可...何者八?一、数;二、量;三、别体;、合;五、离;六、彼体;七、此体;八、行。”其中就是没有触这一德。如果你这样进行推理的话,是“不能成立必无所触”的。下边儿是说了一下比度的规律、原则。“要由可见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54238353.html
  • 佛法的基本─圣谛(2)

    是依这些因果互动会出现一些属性。由于这样区分的缘故,当试图要了解世界或真实的本质时,我们发现有不同的推理管道可用。  例如,我们在佛教的分析中使用所谓的“原则”。首先是自性原则(Principle ...、意识  当我们谈意识(藏文shes pa)时,我们不是在谈一个“在那里”的一个单独、统一、整体的个体。当然我们是在谈佛教心理学中的第六识--意识。(注七)  一般而言,当我们透过内观试图探究我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3248242.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