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fjdh.cn/Item/33512.aspx
-
我们可以继续保持觉知:我们是神性的存在,能够'直接'经验欢乐、爱、无限、同情、深度的安全感以及平静--都在当下。 透过目击、观看、分享,几百名观众的觉知力打开了,这发生在波士顿的工作坊里。感受到场地里...,而且爱流向他人,我们是在偿债的历程里。我们饱满了,而且业债就此消除。我们被拉回到终极之爱--神的怀抱中。 只成就内在的平静不够。出家人或苦行者的经验是抵达目的的方法,而不是目的本身。在西藏的山洞中...
布莱恩.魏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5044500.html
-
力量。
不从事不必要的活动
不再寻找某样东西来解救自己或娱乐自己。
彻底守戒
只要一有机会,就心甘情愿的回到当下,仁慈的觉知着自己。
不在欲界流连
直接面对事物的真相,不企图改善它们。
不...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45675184.html
-
思想和外在的境界,保持超然而不会陷溺其中。 生:要怎么训练? 师: 无论处在那一种情况下:休息、说话、做事、行走或思考,都要经常地回到当下,轻松、自然地安住,觉察力就会增强。如果发现心向外攀缘,漫无边际地联想,可以先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把心收回来,工夫纯熟以后就很容易回到当下,身心平静、纯净。这时稍有烦恼生起,会自动发现它,就像平静无波的水,稍有波动,就可以感觉到。又像一张白纸,滴了一滴墨水...
辜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5849590.html
-
自己说“其实我们彼此都不认识”,从当下起,我们从陌生人开始交往,重新从四无量心开始,只对人好,不对人不好。 对自己,重新开始新生活,每天都是新的一天,从来没有过的一天,面对每天都有如回到原点,这个...眼光﹙真谛﹚看,结果早就开始。这就是回到原点、回到当下。 凡事起头难,只要一开始发心正了,就可能产生蝴蝶效应。能常常回到原点,回到“过去已彻底死去”的当下﹙这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一个全新的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5545722.html
-
!
这不是在妄语,而是脱离了思想的幻想,彻底回到当下身体与感知的真实层面;
这个时候,要对治什么?你什么都对治不了,这就是事实,一切不被自我所左右,无我,即自我无法控制一切无常的变幻!让...,被虚假意识之风所鼓荡!
当下之感受、情况,是身体真实的觉知!
如果你仓皇的忘记联结这个真实的感受,那么,真实的感受被虚夸的思想所取代,本来结实的大地,顷刻听命于没有根基的虚假旗帜,它不定...
晋美朗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71770398.html
-
找到一个方法能够使我们随时随地静得下来,随时随地能够观照自心。我们之所以有困扰有痛苦,就是因为我们的心总是在五湖四海游荡,总没有回到当下。我们的心总是在想他人总是在想自身以外的事情,对自己很少关注,我们...成为精神的一种强大压力,使自己吃不香睡不好精神恍惚,甚至于陷入到精神失常的状态,那是非常恐怖的。只有我们静下心来观照自己的时候,就会发现,关注自己、知道照顾自己,能够使我们的信念回到当下,回到心的原态...
净慧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6560888650.html
-
,我怎么回到当下? 阿姜念:你要知道打妄想的是“心”而非“你”。妄想也是法,你不喜欢妄想对不对? 学生:对。 阿姜念:你的知见错误,因为如果你知道妄想对你是有好处的。当你知道妄想的时候,你就知道...继续去观照妄想心,因为心是非常微细的,对初学者不容易观照。当你知道打妄想的时候,不要停下来去分析它。赶紧回到当下观照坐的色身——如果妄想太强的时候就改变修的姿势。 你想要让妄想消失吗? 学生:是的,...
阿姜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3263992.html
-
玉米田和向日葵园。 从一九八三年每隔一年他会到北美洲去旅游,发表一些如实正观和社会责任有关的演说,“让我们如实在当下得到自在”。 虽然一行禅师不能回到他的故乡,他的著述却以手抄复印的方式在越南非法...喜悦。他提醒我们,只要能平复纷扰的恩绪,回到当下,并注意周遭的蓝天、稚童的微笑、美丽的日出,自在和喜乐就垂手可得。“假如我们能自在喜乐,我们能微笑,家庭中的每一份子,甚至整个社会都会沾染法喜而受益。”...
阿诺·柯勒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81864868.html
-
耗尽和脱离是不太一样的,因为你会产生比较开阔、宽大而又解放的观点。 要保持在沉溺与压抑之间,不偏于一方,就必须不论心里生起什么念头都不作评断,只是让它自然地生灭,再回到当下的开放状态中。打坐要做的就是这件事。念头一生起,我们既不压制也不任其盘据在心里,而是承认它,让它自然息灭,然后回到当下——诚如索甲仁波切所说的:“把我们的心领回家”。 我们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和自己的期望、恐惧如此相处。过了一段...
比丘尼佩玛·丘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34654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