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利、修行的权和应有的宗教地位。 世界佛教妇女的境遇 世界佛教妇女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各国妇女在宗教地位上虽然情形不同,但总体而言是低微或者弱势的。主要呈现的普遍性问题是:缺乏良好的教育,...
白玉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4851089.html
-
永明延寿与圭峰宗密历史境遇之比较 自达磨西来,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历经慧可、道信、法融、弘忍,至六祖慧能而成大观,使中国禅宗真正得以创立。逮至圭峰宗密和永明延寿之际,两位大师承上启下,以其...禅法特质和各自学说的内涵,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而且,对于研究禅宗的发展与演化,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力图从宗密和延寿的内心和历史境遇出发,考察他们思想的生发历程,认为他们思想、主张,其实是各自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2871352.html
-
http://www.fjdh.cn/Item/33278.aspx
-
印光法师
接手书,知又殇一子,深为痛息。虽然,明理之人,决不以己之境遇,谓天道无知,佛法不灵。吾人从无量劫来,所造之种种恶业,何能了结。昔日之果已熟,今日之因未熟,岂可以因儿屡殇,便谓无有因果。且汝欲以博地凡夫,现生即得了生脱死。若无苦境逼迫,则颇难成就真实欣净厌秽之心。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八苦交煎。有血性者,决不于此世界生系恋心。然既在世间做人,亦决不可放弃自己...
印光法师
印光法师|因果
http://www.fjdh.cn/fjask/2008/12/21381232769.html
-
境遇中把握“第一念”:修持用功的有力着手处
-----兼谈对各种境界之观照 释传心法师
[内容提要]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行住坐卧皆道场是《坛经》也是禅宗的重要思想。对于... 所谓理不废事,“悟从理”而“修从事”,修持就应该从眼前境遇中一点一滴的事相上入手,一味空谈于理则很难在境界上有所提高。虽然对于已具备一定程度的学人行者,了达于万法的缘起性空而能于诸世法中不起执着、...
传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3055181846.html
-
印光法师答:若境遇不嘉者,当作退一步想。试思世之胜我者固多,而不如我者亦复不少。但得不饥不寒,何羡大富大贵。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如是则尚能转烦恼成菩提,岂不能转忧苦作安乐耶。若疾病缠绵者,当痛念身为苦本,极生厌离,力修净业,誓求往生。诸佛以苦为师,致成佛道。吾人当以病为药,速求出离。须知具缚凡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谁肯于得意烜赫之时,回首作未来沉溺之想乎。...
印光法师
念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9/22002315892.html
-
以文化的视角看现代社会境遇中的佛学困境与应对 摘要: 历史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特征,人类社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对文化也提出了不同...展开,实际上构成了包括佛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境遇,如何回应主体性的冲击与挑战,与中国文化的发展关系重大。二、 佛学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新挑战 佛陀在世的时候,一直践行因机施教、方便说法的弘法理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60864314.html
-
问:把放生的钱拿去救济赈灾,不是比较实际吗?
圆因法师答:戒杀放生的居士们对于鳏寡孤独、贫穷苦难、饥迫寒冻之人亦当发慈悲心随分随力予以救助。但贫苦饥寒虽令人同情,其生命尚不至于速死,而异类畜生若不立行救赎放生,则马上被宰杀烹烤,而断命于人口腹之中。一为境遇可怜,命犹可存,一为千钧一发,命危旦夕,孰急孰重,显而易见。
所以《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圆因法师
放生
http://www.fjdh.cn/fjask/2007/12/08563411494.html
-
问:把放生的钱拿去救济赈灾,不是比较实际吗?
答:戒杀放生的居士们对于鳏寡孤独、贫穷苦难、饥迫寒冻之人亦当发慈悲心随分随力予以救助。但贫苦饥寒虽令人同情,其生命尚不至于速死,而异类畜生若不立行救赎放生,则马上被宰杀烹烤,而断命于人口腹之中。一为境遇可怜,命犹可存,一为千钧一发,命危旦夕,孰急孰重,显而易见。
所以《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放生是...
佚名
|放生|
http://www.fjdh.cn/wumin/2007/10/15291813900.html
-
如本法师答:不是。宿命论强调人生的行为、境遇,都依预定的命运发生,非人力所能变更。也就是说,人生一切祸福吉凶,是非善恶,是肯定注定不变,叫做宿命论。
这种说法是邪见,不合乎真相之说,佛法是...梵语viniscita-karman)。
总而言之,佛法业力果报之说,是站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不同时空而论定,把人生的行为乃至境遇,说得理念透澈,圆满无碍。而宿命论之说,仅谈过去与现在之说,往往...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1054912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