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0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增一阿含经》(Ekottaragama-sutra)导读

    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四部阿含之一。东晋僧伽提婆译。51卷(一作50卷)。因经文按法数顺序相次编纂,故名。相传原由前秦昙摩难提诵出梵本,竺佛念传译,昙嵩笔受,后经道安、法和考正,僧契、僧茂助校漏失,尽录偈颂。但译文未能尽善,故由僧伽提婆加以修订。据《精刻大藏经目录》(支那内学院编)记载,别译零本现存30种。《增一阿含经》与南传《增支经典》大体相应,后者收经比前者为多。此经原为四分八诵,但...

    任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3747208.html
  • 阿含经总论(1)

     3.“相应经典”(Sajyutta-nikāya) 五六相应,七七六二经。   4.“增支经典”(Avguttara-nikāya) 一一集,九五五七经。   5.“小经典”(...大致相同者亦复不少。至于经数悬殊之原因,据推测,可能是由于后代之变化与增加所致。  d.“巴利五”之“增支经典”与“汉译四阿含”之“增一阿含”相比,首先从经题,即可看出系属相同经典之集录。无论称为“...

    增谷文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221555320.html
  • 佛的正遍知和神的全知

    ”得以调和。但这样一来,“第二自由”就难以避免其本质的虚假性。这对矛盾,实在成为让人难以思索的难题。下面谈谈从佛学上,个人对此的解读。下段取自《汉译南传大藏经增支经典四》。时有婆罗门,来诣佛所,与...经典提供的记述,佛的正遍知和神的全知均成立。但本文试图探讨的是,在佛的正遍知和神的全知成立的同时,二者同时承认“众生”相对的“自作”,或“人”的“自由意志”。这看似矛盾的二者,应该如何调和呢。特别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63653516.html
  • 巴利语文字简况及其佛典

    根据《南传大藏经总索引》统计的。  4.增支经典(Anguttara nikāya)共计十一集,每集又分好几个品,共有二千三百零八种经。(《善见毗婆沙律》谓共有九千五百五十七经)。  5.小经典(...Rakkhita Thera)为上座,会集了大寺派长老五百人,在玛达雷(matale)的灰寺(Alu-vihāra)诵出了上座三藏及注疏,并决定把经典用僧伽罗字母音译写在贝叶上保存(还有一个传说是,这次诵出的三藏...

    无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95340012.html
  • 佛经结集与佛教流传

    四) 增支经典: 十一集,九五九七经。   (五) 小经典: 含< 法句经 >等十五分。   论藏: 含< 法集论 >、<分别论 >、< 界论 >...佛教演变为大乘佛教,而是大乘佛教受到派佛教的影响,这其间,受到大众的影响尤大。大乘思想的特征,在于其利他精神----即所谓菩萨乘的精神。照大乘学者看,小乘之所以为小,在于其思想保守,墨守成规,对经典...

    于凌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247469.html
  • 贪妒的病理分析──心理分析与佛法十二因缘的比较(上)

    十二缘起的“行缘识”,“行”相当于佛洛伊德的性本能,“识”因为已经有“行”的成份,所以可另称为“攀缘识”或“有取识”。这个“攀缘识”类似佛洛伊德所说的神经病“病灶”。  南传增支经典把“行”看成“业...

    张大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5553002.html
  • 原始佛教哲学的业与轮回

    的业,在某种环境下,就会产生某一相应的后果。在增支经典(Aa^guttara-Naka^ya)里有一段对话把这一立场很清楚地显示出来。佛陀说:假如人相信“人唯随其所作之业,而受此业之报&...行动。原始经典中偶然也有这样的例子,如中部经典一O三二四中所述:“一躺卧无知的小儿,在接触到灼热的火炭时,即缩回他的手脚。”当然此类行动是无意识(asan~cetanika)及...

    Kalupahana 原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40765840.html
  • 大藏经及其变迁

    》)、相应经典(相当于《杂阿含经》)、增支经典(相当于《增阿含经》)、小经典(有一部缺汉译,已见的译文也散在各经中);律藏包括分别(戒的条文、仪式)、犍度(杂事,记述佛教结集的受戒仪式)、附篇...编纂成单独的大藏经系统,这种建议也是有根据的。   巴利文大藏经 南传上座经典,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老挝、印度、巴基斯坦、泰国和中国云南省傣、布朗、崩龙等民族的地区。据说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43566418.html
  • 关于大英百科全书 “印度逻辑”辞条的商榷

    张忠义、季冠芳:《试谈中国名辩学的变项与常项》,《哲学与文化》,1999年,第560页. [9] 诸葛殷同等:《形式逻辑原理》,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74页. [10] 《增支经典》...可做如下概括: 不管是“真似”还是“真伪”,或是“有无”,都可认为是矛盾关系,即真假。这正是形式逻辑的核心问题,正是经典的二值逻辑。为方便计,我们可把真假用1、0来表示,而同品、异品既然可以与宗后...

    张忠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94438614.html
  • 现代中国佛教的反常规倾向

    (自性涅盘)说」,中国的心性思想则为「性觉说」。这两种思想,追本溯源,都可以从巴利.增支经典中发现到端倪。尽管这二者可以说是同源,但发展到后来,中国思想则颇为歧出,而与印度大异。  吕澄以为,「性寂...使命感,正是他起来反对这两常规中国佛学要典的主要推动力。  尽管如此,欧阳渐对这两部书的反对态度,还是比较温和。以「起信论」为例,他仍然承认该书是马鸣所着,只不过以为该书立说粗疏、类似粗浅支离的小乘...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54862283.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