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天五事 所谓大天五事者,有摩诃提婆自作偈言:“余人染污衣,无明疑他度,圣道言所显,是诸佛正教。”依《部执异论》(真谛译),五事者:一者,“余人染污衣”,是说大天本是凡夫,自称罗汉,久说经律,非犯...乃有,被此无明所覆故不知。三者,“疑”,是说大天为其弟子授记须陀洹果的人对三宝、四谛还有怀疑不决。因疑有二种:一者随眠性疑(对于谛理不能理解,心生疑惑),罗汉已断;二者处非处疑(于事合理不合理),犹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32365173.html
-
阿罗汉、又杀其生母,共犯了三项无间罪业;又指责他引起诤论的五事妄言。 这均出於上座有部的传说,事实则未必如此。两个大天相距也是一百年,可惜在大众部方面没有留下可资参考的史料。按诸实情,那位被指为犯...其中即有一人名叫大天,住於制多山,再与大众部议论其五事,便又分大众部为三部。 这些传说,颇不易鉴别其真伪,但我们可以确信,大天不是贼住比丘,也不是被阿育王放逐别住的人物,因为他既是阿育王的儿子...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1151529.html
-
主要是关于戒律问题的争论,就是在佛陀入灭后百年左右,东方毘舍离的跋耆族比丘众对戒律的态度,与西方严持戒律的耶舍长老有所不同,而引起“十事非法”的诤论。北传则是关于教理的意见不一,大天比丘对阿罗汉证果问题有五种意见,就是所谓“大天五事”。大天认为佛教僧团应该提倡自由宽大的学风,以求进步。于是主张种种新论异说,成为新派领袖。上座部长老对于大天的新论异说,大不以为然,自此,前进与保守两派在鸡园寺争论不已...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222955337.html
-
1、第一次结集
2、第二次结集
三、部派与大乘戒律
1、大天五事
2、部派分裂
3、各部律藏
4、大乘戒律
四、佛教制度向中国的初传与演化
1、戒律...
明生法师主持开课仪式
安居期课程表
授课宣传海报
寺内六祖慧能大师瘗发塔
2007年7月7日,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光孝寺方丈明生大和尚邀请,...
【佚名】
|授课|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7/08491610405.html
-
茶与真言密教---开元年间密法与茶俗的邂逅 佛灭后一百年,由于大天五事或十事非法说,佛教遂由原始佛教进入部派分裂的阶段。这段期间佛教除了对补特伽罗、业等传统议题持续争辩之外,也因为城市中商业的兴起...产生关连的高僧。一行,密教根本圣典《大日经》的翻译者之一。除了身为中国密教五祖的高僧身份之外,同时也是中国天文历算学家;他曾制定《大衍历》,也曾以「黄道游仪」,测定出一百五十余颗恒星的位置及子午线长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51863301.html
-
下降,又加上“大天五事”说,阿罗汉的身价更是日益下跌,一直到了后来部派产生了阿罗汉有无退法问题的诤议。 阿罗汉会不会退的问题,肇因就在于各派所认为“阿罗汉”的定义为何?首先,先谈与阿罗汉地位下降有十分密切关系的“大天五事”。 (一)大天五事—— 部派时代,因“大天五事”而导致分裂3。而“五事”正是讨论有关阿罗汉的标准问题,阿罗汉也因此与佛有别;约而言之,“五事”可说是阿罗汉审定的滥觞,兹分述“...
雍济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70463816.html
-
(1)小乘分部的起始时间 小乘分部,起始于释尊灭后百余年,也就是公元前四世纪。 (2)小乘分部的主要原因 小乘分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天比丘提出所谓“大天五事”,以明小乘罗汉尚未究竟解脱。大天五...可饮用未发酵或半发酵的椰汁。 9、制坐具可不帖边,大小随意。 10、可接受金银以充传法所用。该十事的提出,在教团中也引起了很大争议。 大天五事和跋耆十事的提出,以及其所引起的争论,使教团迅速分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1242071.html
-
起疑惑,及诸非议,道倡:答他、无知、犹豫、观察、自警等五事,即所谓大天五事。誉此乃真佛之教,以各种辩智,起各种异说,引诸智者,犹豫惑疑,争执不休。印度土地广大,语言众多,各方所传经典文字,亦不相同,于是各据所传经义或文词而起争论也。 勇军王子喜友王(dgav-bo)后,有婆罗尼斯王(wa-ra-na-si)继续提倡宏扬正法。彼时又有龙上座(klu)亦极推重大天五事,僧伽之中,多有不附彼说,复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2173435.html
-
,探究有关“圣果”的内容,以及相关论题之学派诤议,藉以窥见部派佛教时代,论师们心目中的圣者风貌,以及背后的思想内涵。
本文大分为七节。
第一节,论“大天五事”。西元前三世纪中,孔雀王朝的...竟是如此德行?既然大天是犯了三无间罪,而应摈出僧团的恶魔,何以亦有诸多部派,奉行大天的五事学说?尚幸印公导师从经论的记载、历来大德的描述,淘炼澄净,还给大天应有的清白与肯定!笔者以为:大天五事的风波,...
悟殷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11350489880.html
-
)的阿育王(Asoka 又译无忧王、阿输迦王)时,两派终因“大天五事”而公开决裂了。从此一再分裂,到了佛灭约四百年时,分为二十个部派。这段佛教部派分裂史,直到大乘佛教的兴起(约在佛灭五百年后),才算终结。 ⑴大天五事 大天(摩诃提婆Mahadeva),据《异部宗轮论》等经论的记载,他是佛灭百年后的一名外道,在大众部出家。曾提出一种突破当时佛教思想(尤其上座部的保守思想)主张,认为有“五事”并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91659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