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4篇,用时17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如本法师答:娑婆世间极苦,我们应当一心念佛,勤求出三界,为何还要发菩提心来度众生呢?

    忍受诸烦恼,不肯出离,故名为忍。   正因为是娑婆世界实在是苦得不易堪忍,所以大圣佛陀才广说八万四千法门,一一法门都是劝令我们出离三界苦海,净土法门就是规劝求生净土的最好法门,一旦一心(梵语eka-...阐叙得尽,亦有法身大士做为同参道友,诸大善信俱会一处,可谓正报庄严,依报庄严也。   为何往生西方净土者还要发菩提心倒驾慈航来度化众生呢?要明白啊!众生造业受苦在娑婆,不是你我个案问题,而是六道四生...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0442412890.html
  • 念佛诵经有甚么好处

    ,才要去自杀。我们生活在五浊恶世里头,那里有天灾人祸,如地震等不幸的事情,在娑婆世间中充满了各种的苦恼,成、住、坏、空等“众苦所聚”,而念佛修持才是惟一的出路。   且看,世界上每天都有许多天灾人祸...死去,但八识依然存在;八识是不会随著肉身的逝去而消失的,死亡只是跟前七识扯上关系,我们的第八识是不会消逝的。这种永远生存的心识,时时刻刻从外境收摄影像,不论收摄到好或坏的影像,统统存到阿赖耶识中。娑婆...

    永惺长老开示

    |念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204028259.html
  • 联合祈祷法会缘起(节录)

    夏莲居居士 撰   盖闻佛法无边,靡求不应。愿力果切,有感斯通。慨夫时丁末运,人鲜正智;三藏教晦,五浊苦滋。具缚凡夫,逐境背觉。平等性内,妄见有我。娑婆世间,充满无明。由无明而生贪嗔,因贪嗔而起争夺。烹肥宰鲜,频栽报复之根;弱肉强食,不顾呼号之痛。迨乎同业共感,果报成熟,遂致八方鼎沸,万姓倒悬,烽火连年,流亡载道。犹复争奔恶趣,不舍迷途。中于功利之余毒,溺于物质之享受。罔计将来之祸,务极目前之欢...

    夏莲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72042711.html
  • 一切财神眷属配尊吐宝鼠殊胜由来

    由此而来。  天王立下誓愿,愿消除救渡一切众生之穷困,天王父亲并赠送其坐骑白色雪狮及胜利宝幢,而此宝幢中更具足有天宝、龙宝及人宝,多闻天王由其父亲得到此天上、龙宫、人间一切珍宝,并于天上寻视世间何处需要救渡,天王见到娑婆世间众生之贫苦,并降下如雨般之各种宝物,但众生无法取得,因有一位龙女变成之吐宝鼠将天王由天上降下之宝物全部吞入肚中,吐宝鼠吞吐宝物之间被天王见到,天王掐住鼠脖子,让一切宝物由吐宝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5849450.html
  • 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最基本的教义主要指“四谛”。  第一谛是“苦谛”,这是讲受苦的现象,也就是说我们居住的这个世间是“娑婆世间”,意思是“不堪忍”。人生有二苦和八苦之说。二苦是指内苦和外苦,也就是心苦和身苦。而八苦是指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取蕴。五取蕴是说色、受、想、行、识,“色”是指物质,“受”是指感觉感情,“想”是指知觉想象,“行”是指心理活动,比如贪慎等行,“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5550278.html
  • 由佛教观念演变而成的词语

    汉语言就有了“一刹那顷”、“刹那间”、“一念之间”、“一念之差”等语词。  关于空间,佛教有“三千大千世界”的说法,“大千世界”现在是说形形色色的人世间景象了。另外像“十方世界”、“娑婆世间”、“...

    张云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45453975.html
  • 贪婪是烦恼的根本

      贪婪是烦恼的根本   慧静法师   伽蓝尊者关羽自从皈依佛教之后,就恪尽职守地惩奸罚恶,护持忠良,做佛教的护法长城。有一天,他忽然心血来潮,觉得好久不曾到娑婆世间来行化,不知道...长大,她因此积劳成疾生了重病,我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伯叔舅姨,家里又无恒量寸金可以为母亲治病,所以才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伽蓝尊者一听,感动极了,想不到娑婆世界的顽劣众生,已经有如此大的进步,连...

    慧静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8494788754.html
  • 尊胜由来——佛陀波利

    在山岩边拣了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地方,闭眼禅坐,渐渐入定,同道们见到他时,他已经不声不响的坐化了。   然而他所留下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从此就在娑婆世间盛行起来。   《华严经》上有一段经颂说...

    五台山大圣竹林寺

    |文殊菩萨|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1/0017191932.html
  • 高举佛陀智慧的火炬迎向廿一世纪

    目标。我们希望与任何正信佛教团体共同携手——包括远在异邦的佛教组织(例如由敏智长老、显明长老、沈家桢老居土等诸位大德所领导的美国佛教会),依教奉行,不但要清弭罪恶,更要把娑婆世间转化为人间净上。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32364698.html
  • 学佛青年慧炬高扬——为慧炬社成立三十周年祝贺献文

    以净土宗的修行法门为例,毕生专志于亿佛念佛,期望现世的一期生死结束后,往生西方弥陀极乐国土,见佛闻法,与诸大菩萨、善人同为伴侣,共修共证,再来娑婆世间度众生。生在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得无量寿,修行的时间很充裕,不像娑婆世间,人生只有数十寒暑,扣除老年、少年,所剩无几,一旦再入轮回,来生是否仍有修行的因缘,实在难以预测。此外,西方极乐世界依报庄严,在其中修行,烦恼不生。在娑婆世间修行的障碍就太多了,社会...

    荣崇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280174211.html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