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48篇,用时6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达真堪布答:学生应该怎么修行

    学生应该怎么修行? 达真堪布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就是修行。好好上学,认真学习,这都是应该的。同时,你一定要发一个好心。你是为了什么学习的?现在很多人都发心不正确,心里不清净,...利益众生的工具。你将来有知识、有能力了,就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帮助那些有缘的众生。以这样的心态,上学去学习,这样完全都是修行。一定要这样转念,发心。 ...

    达真堪布

    学生应该怎么修行

    http://www.fjdh.cn/fjask/2010/01/23381996867.html
  • 我们为修行付出过什么?

      “五种自圆满”的第四个是意乐圆满。现在很多修行人都没有修行的动力。什么是动力?就是希求正法的心。什么叫希求正法的心?特别喜欢上师三宝,特别喜欢上师三宝的功德,特别愿意修行,不顾吃穿...抓紧,不可能不精进,不可能不努力,不可能不付出。你不抓紧时间,修行的事情一拖再拖,这就说明了你没有希求正法的心,你没有意乐圆满。就如华智仁波切说过的那样,“偶尔性的修法,空闲性的修法。”    ...

    达真堪布

    |精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1/20342020039.html
  • 修行与齐家治国可否并进?

    齐家治国需要佛教   修行与齐家治国可否并进?   修行与齐家治国,当然可以齐头并行,修行就是要将我们不好的行为修掉,要做好的行为。假使要齐家,要家庭里平安和乐,子女智慧聪明会读书...,有人就想占便宜,你分给他一份,他还多要一份,从小就有贪病。贪、嗔、痴、慢、疑,这五种病,一生起来,家庭就不会平静,就不会和乐安祥。假使把这五种病,都去除掉,我们家庭不就是很和乐安祥了吗?与齐家...

    圣开导师

    佛教文明||信|家庭|国家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233731396.html
  • 漫谈佛教的发展与修行

      漫谈佛教的发展与修行——一诚法师   西汉末年佛陀口述的佛经就已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当时只是口传,文字的书籍并没有传过来。佛教传入中国后,借助于汉文化、汉字、纸张以及印刷术...同时也积极促进了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   佛教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性的宗教,我想应该是它自身教理、教义的究竟以及它修行的完满;它慈悲济世,友爱仁善,和平平等,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等主张的缘故。另外以...

    一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1684673.html
  • “先生活再生死”——居士们修行的理念

      “先生活再生死”——居士们修行的理念   王女士秀外慧中,就职于外企,丈夫张先生,温文儒雅,是某名校副教授,儿子今年八岁,聪明伶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幸福美满。   但自从今年二月份...可根据自己的时间长短和个人喜好有所选择,但是,前提一定要家人充分而一致的理解与支持。   总之,“先生活再生死”,应该是居士们修行的理念。居士们应该本着这个理念,融入家庭、融入社会、融入周围的...

    延德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571981092.html
  • 修行 万善同归—— 兼论延寿大师的四料简

    修行 万善同归—— 兼论延寿大师的四料简   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 林克智   内容提要 本文旨在弘扬永明大师的禅净双修思想,提倡大师的万善同归。并以此说明万善同归,...在民间已很普及。到宋朝,因为经历了五胡之乱的战争破坏,研究佛学和修行的人逐渐衰少,可以说当时的人,不是习禅的就是念佛者。   因为禅净两宗的入门方便不同,用功的方法又两异:禅宗讲明心见性,...

    林克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4374559.html
  • 修行 万善同归——兼论延寿大师的四料简

    ,是净土宗的宗师,为自宋以来四众最崇拜的人。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到唐代大乘八宗都很盛行,特别是禅宗和净土宗,在民间已很普及。到宋朝,因为经历了五胡之乱的战争破坏,研究佛学和修行的人逐渐衰少,...   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 林克智  内容提要 本文旨在弘扬永明大师的禅净双修思想,提倡大师的万善同归。并以此说明万善同归,念佛求生净土,是佛者适时的、自利利人的、直捷快速而可靠的修行方法。...

    林克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3741477.html
  • 惟贤法师答:什么时候才能知道自己修行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呢?

    惟贤法师答:开口吃饭,到吃一半,最后吃完,只有自己最清楚。开口吃的滋味比较浅,慢慢吃到一半,就深入了,吃完以后啊,身心轻快,肚子吃饱了,境界就不同了,这个只有自己才知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啊!有个譬喻,在世时有个痴人,有天饿了吃饼子,吃一个不饱,两个也不饱,吃了第七个就饱了,他说,早知道我就只吃这一个就好了!哈哈,他不晓得渐次问题,积累的道理! -----------------------...

    惟贤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16134694796.html
  • 知义法师答:修行,能不能消除宿业?若能,怎么出家人也会有死于非命的?若不能,又何必修?

      知义法师答:修行,能不能消业的关键,不在能消与否,要问了没有?修了没有?如果真的学到行到,绝对能消。经云:‘念佛一声,能消八万大劫生死重罪!’不妄语,由此证明确实...),这是病人不与医护合作而引起的意外,并不是医疗技术问题。修行和这道理相同。也就是说,了要修,修也要如法,才见功效。   修行人也会死,是必然的,而死于非命则是偶然的。这种意外事件形成的因素...

    知义法师

    初机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1061011654.html
  • 受戒持戒的同时不能伤害众生

    修行也好,守戒持戒也好,都不能自私。有时候你在这边受戒,但是会在那边犯戒。因为这是别解脱戒,这上面还有菩萨戒。菩萨戒里主要讲的是饶益众生,恒顺众生。如果你受戒持戒、修行太自私了,就会犯菩萨戒;如果你犯菩萨戒了,要承担更严重的后果。   我们都是修习大乘佛法的人,任何时候都不能自私自利,包括修行、受戒持戒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他人,不能伤害他人。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做到受戒持戒。有...

    达真堪布

    |受戒|持戒|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4/10124622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