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篇,用时4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比丘与佛悟禅

    佛佗在郁卢吠罗村尼连禅那河畔的菩提树下开悟,成为一个大彻大悟的智者。   一日,有一比丘僧前来问禅。   比丘:“生与死孰乐?”   佛说:“有生命就会有死亡,美好的事物也会变坏,变化不已...邪恶了。”   比丘:“那么人的一生是痛和、贪与欲的交织,那么怎样才能善待生命,获得真正的宁静呢?”   佛说:“如果每一个人都真正明白‘我们有一天都将肉腐形灭’,那么我们怎么还会浪费时间去争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5752745.html
  • 缘觉乘和十二因缘

    境界认识之开始。如自初生至一岁内的婴儿时期,及进入二岁幼儿时期,其接触外境,只起简单的知觉,不能分别孰是孰非,孰乐,也没有憎爱的分别,一切举动很天真,这时可说是触的混沌时期。到三岁至五岁的幼童,接触外境的知觉力就渐渐增强。   七、受—即对外境接触的感受:指、乐、舍三受。如人生自幼儿四五岁时期到儿童时期(六岁至十二岁),乃至青年时期(十三岁至廿三岁)的时候,心识逐渐发达,领受环境范围渐渐扩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55940475.html
  • 什么叫做十二因缘呢?

    起简单的知觉,不能分别孰是孰非,孰乐,也没有憎爱的分别,一切举动很天真,这时可说是触的混沌时期。到三岁至五岁的幼童,接触外境的知觉力就渐渐增强。  七、受—即对外境接触的感受:指、乐、舍三受。如...,故想要度化众生,使他们解脱。因此佛陀从十二因缘的老死开始逆次而观察:一切众生都得承受“病”、“老”、“死”之种种痛苦,众生有“老死”是由于有“生”,有“生”是因为有“业有”,所谓“业有”是欲有、色...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71154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