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弟子。
如偈云:
守口摄意身莫犯, 莫恼一切诸有情。
无益苦行当远离, 如是行者得解脱。
从这里可以看出,佛教的“守口摄意身莫犯”之礼仪,其目的就是“莫恼...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7/18542185213.html
-
后头。
17. 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或为父母为男女,生生世世互有恩。
18. 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无益之苦当远离,如是行者得度世。
19.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
佚名
|联语|格言|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1/08070820352.html
-
今天来为大家讲经,不过尽力为大家讲解一偈罢了,希望各位静下心来听我说。’槃特罗汉说这些话时,底下仍然窃窃私语。槃特罗汉也不管底下的反应,便开讲佛陀亲自教他的那一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7235216372.html
-
略略有一点苦是好事情,常常警惕,以苦为师;想这个世间无常,没有什么好留恋的,这就能够激发道心,有这样好处。
释迦牟尼佛教周利槃陀伽后面是哪两句呢?“守口摄意身莫犯”,跟前面...
净空法师讲
烦恼|空性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0/11234530510.html
-
守口摄意身莫犯”,跟前面意思差不多。“如是行者得度世”,能够照这样子修行的人,可以了生死,超越三界。所以佛就用这两句话教周利槃陀伽,当时教的时候也很困难,教上一句,下一句忘掉了;教下一句,上一句又忘掉了...
净空法师讲
|清净心|烦恼|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2/09532135357.html
-
“口业”的一种示范。如马胜比丘的威仪行路,感动目连、舍利弗来归依佛,成为佛的两大弟子。如偈云:
守口摄意身莫犯, 莫恼一切诸有情。
无益苦行当远离, 如是行者得解脱。
从这里可以看出,佛教的“守口摄意身莫犯”之礼仪,其目的就是“莫恼一切诸有情”,从而达到“如是行者得解脱”。所以佛教的修行人有...
达照法师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35976739.html
-
定义为宗教上约束、禁止某些行为的规条,或泛指禁止做的事,如此说法确实忽略了戒的真正精神。从消极面说,持戒,最低限度要做到“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扰一切诸有情”;从积极面说,行者不仅要做到不扰众生,更要救生...因无知触法而得以推卸罚责、获判无罪。同样的,众生也不会因不受戒、不持戒,或于不知戒的情况下,犯了过失却可以视为无犯。正是因为众生无知犯错,才有了世尊制戒的缘起,乃至于慈悲宣说因果定理。为何感得六根不全...
见仁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3446499.html
-
赞成过得很苦;能略略有一点苦是好事情,常常警惕,以苦为师;想这个世间无常,没有什么好留恋的,这就能够激发道心,有这样好处。
释迦牟尼佛教周利槃陀伽后面是哪两句呢?“守口摄意身莫犯”,跟前面意思差不多。...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53475740.html
-
自省,口业清净
所谓“守口摄意身莫犯”,在修行中,口业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十善中身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业──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意业──不贪、不嗔、不痴,其中口业即占了十...佛号或持咒,取代喜说是非、八卦、绮语的习惯,且诵念佛号及持咒,感得的即是清净的法界。此外,更要时时反省检讨──每天在睡前回想自己这一天说了那些话,是否犯了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的过失?是否真心赞叹别人...
见憨法师
|沟通|口业|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0/0939161539.html
-
得不偿失的事。因此,若周遭友人喜好谈论是非,自己应当保持正念、觉性,不随之附和,否则同流合污,造了口业,将来就要承受苦果。 内观自省,口业清净 所谓“守口摄意身莫犯”,在修行中,口业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法界。此外,更要时时反省检讨──每天在睡前回想自己这一天说了哪些话,是否犯了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的过失?是否真心赞叹别人?说话的目的及动机,是否都是为了利益大众?透过反省检讨,会让我们在下一次讲话时,...
见憨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24840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