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8篇,用时2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禅定十种利益

    住仪式。  二、行慈境界 谓菩萨习诸禅定,常存慈爱之心,而无伤杀之念,于诸众生,悉全安稳,是为行慈境界。  三、无烦恼 谓菩萨习诸禅定,诸根寂静,则贪嗔痴等,一切烦恼,自然不生,是为无烦恼。  四、守护诸根 谓菩萨习诸禅定,常当防卫眼等诸根,不为色等诸尘所动,是为守护诸根。  五、无食喜乐 谓菩萨习诸禅定,既得禅悦之味,以资道体,虽无饭食之奉,而自然欣豫,是为无食喜乐。  六、远离爱欲 谓菩萨修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45855739.html
  • 做大龙象

    慢慢地走向死亡或是承受著如死般的痛苦。”   接著佛陀又说:“这如同修道多年的比丘,他们不会好乐于追逐世间的喜乐,而是精进努力地修习正法,并住于梵行中。这些比丘入城乞食时,他们守护诸根、观照内心,信...,深切地发出离心,然后,才接受这些供养。正因如此,比丘们的身心得以滋养,而能安稳、自在地修道。出家不久的年少比丘,跟着长老,进入村落乞食时,不知道守护六根,不断地与外境攀缘,这不但无法增长信施的信心,...

    释坚翔

    |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3/1132423282.html
  • 做大龙象

    ,异种的象慢慢地走向死亡或是承受著如死般的痛苦。”   接著佛陀又说:“这如同修道多年的比丘,他们不会好乐于追逐世间的喜乐,而是精进努力地修习正法,并住于梵行中。这些比丘入城乞食时,他们守护诸根、观照...种种过患,深切地发出离心,然后,才接受这些供养。正因如此,比丘们的身心得以滋养,而能安稳、自在地修道。出家不久的年少比丘,跟着长老,进入村落乞食时,不知道守护六根,不断地与外境攀缘,这不但无法增长信施...

    释坚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647861.html
  • 晓云法师“溪流”法水之禅境密意

    烦恼根种,悉令败坏,无复续生;譬如大水,浸渍大地,而草木诸根悉皆坏烂。  (五)“自体无杂清净”,谓菩萨为离贪、嗔、痴等杂染,守护诸根,悉令清净;譬如大水,其源不杂,而本清净。  (六)“息烦恼热”,谓...

    李萧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50870654.html
  • 从佛法看生命教育的实践

    。为了提升生命,在佛法上有具体的实践次第:由正念正知下手,依次而有「守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身轻安、乐、定、如实知见、厌、离欲 、解脱」的达成,最后证得涅盘,这便是生命教育的目标。   ...处指出,在正念正智(即,正念正知)下才能够守护诸根,而后才能持戒、具戒、护戒。也就是说,在正念正知下,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眼睛看到色法时能够不起贪瞋痴的习性反应,同样的,耳朵听到声音时、鼻子闻到香臭时...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347824.html
  • 禅、禅定、禅宗

    万缘俱息,定性现前,能获以下10种利益:(1)安住仪式;(2)行慈境界;(3)无烦恼;(4)守护诸根;(5)无食喜乐;(6)远离爱欲;(7)修禅不空;(8)解脱魔羂;(9)安住佛境;(10)功德成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35577191.html
  • 从《罗怙罗经》来看佛法的教学

    最后这一段经文指出,罗怙罗尊者经由专精思惟,不放逸住,终于成为阿罗汉,得到究竟的解脱,此中,如何「纯修梵行,乃至见法」?要由守护诸根、于食知量、正念正知等下手,使自己梵行清净,修出正定,进而才能以智慧...戒蕴密护根门,观顾往来,屈申俯仰,着衣持钵,皆住正知。  08彼既成就清净戒蕴,密护根门,正念正知,随所依止,城邑聚落,于日初分,执持衣钵,守护诸根,安住正念。  09威仪庠序,修行乞食。既得食已,还至本处,...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2547811.html
  • 《坛经》中的阿含精神

    阿含经》的〈念经〉说:  若比丘不多忘有正智,便习正念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使习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  因此,只要于根尘接触时,保持正念正知(正智),那么,就能守护诸根(六门)、...三昧」是动态的定,不是坐着不动。六祖的禅法其实是阿含所说的:在行住坐卧中保持正念、正知,由此守护诸根、守戒,并生起定及慧。  三、自觉证知的精神  依据阿含的观点,正法必须自己去亲证,不可以只停留在闻...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147817.html
  • 佛教信仰创建关爱家庭关系

    孤独园时,有一名唤佛的少年,来到佛所,向佛陀请教,在家人如何能得到幸福快乐?佛对少年说:“有四种法,可以使在家人得现世幸福快乐。一能精勤,二能守护诸根,三得善知识,四正理养命,何谓精勤?精勤是以自己能力赚钱养家,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工人,在工作岗位上要敬业乐业,要不惮辛劳,不怕寒暑风雨,努力工作,是名精勤。何谓守护诸根?要守护辛苦赚来的钱,把用剩的储蓄起来,小心勿被王贼水火夺走,好好教育下一代,不要养...

    宽运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021991825.html
  • 生活与禅修

    的觉性。内心太松、太紧都不是正念正知。培养正念正知后,觉性绵延不断,就能守护诸根,进而护戒、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如果自己内心不产生贪、瞋、痴的妄念,自然不起攀缘,就不会犯戒,即达「心平何劳持戒」。当然...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0152869.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