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篇,用时3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神智从义对“具”的反思

    ,况执邪迷正,其何在?尚非小乘之门,岂能通于大乘妙性邪(耶)(28)(卐续藏99·359右下—左上)?   在此两段引文中,从义极严厉地批判心具三千之说,先例举因中有果、因中无果、因中亦有果亦...「执邪迷正」,「尚非小乘之门,岂能通于大乘妙性耶」?   从此段的批判中,反映出宋山家学者自知礼以来,由于强调「具」,且只就事就妄显具,加以为了和山外之对抗,而忽略了「理」的层面,致使从义对此...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335081705.html
  • 《楞伽经》人间佛教义趣论要

    世界的否定.五法,三自性,八识,   二无我是《楞伽》所示的由小乘而直趋大乘的法门:由转八识成四智,由离名相妄   想而趋正智,如如,由离妄想自性,缘起自性而达圆成自性,以至离五法三自性而达二   ...住.""楞伽"难,佛陀   发愿而;请法之主罗婆那王大夜叉以及其他参与请法的罗刹等,都是凶神,佛陀也使   其发欢喜心而甘愿受摄.佛之哀愍六众生的悲愿,由此可见一般(上引参唐译《大乘   楞伽...

    刘泽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33855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