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1篇,用时3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对于如何看待大乘佛法与大乘经典的一点粗浅认识

    小乘解脱,并分别就学于中观、唯识的大师。这样的例子很多,典型的如宋代时入藏中兴西藏佛教的印度大德阿底峡尊者。现代佛学家把实证的佛法当成空洞的哲学,以为各宗相互矛盾,或站在一宗立场贬低诽谤他宗,其实...世的因缘其实是令众生开佛知见。后学也赞同这样的说法,属于阐述的角度不同。后学上面提到的小乘为根本乘佛法,是根基的意思。具体说,小乘的发心出离心为修行下手最重要的发心,也是佛法与外道的不共差别。小乘...

    成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3645547.html
  • 谈对大乘佛法与大乘经典的粗浅认识

    完全可能一生严持小乘解脱,并分别就学于中观、唯识的大师。这样的例子很多,典型的如宋代时中兴西藏佛教的阿底峡尊者。现代佛学家把佛法当哲学,以为各宗相互矛盾,或站在一宗立场贬低诽谤他宗,其实都是门外汉...的因缘其实是令众生开佛知见。后学也赞同这样的说法,属于阐述的角度不同。后学前面提到的小乘为根本乘佛法,是根基的意思。具体说,小乘的发心,出离心为修行下手最重要的发心,也是佛法与外道的不共差别。小乘...

    成 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32460420.html
  • 密宗断惑论

    相应地摄取生死,未有智慧摄持时,一切身口意仍在无欺的因果范畴之中,因此学密乘的人对小乘解脱,大乘菩萨同样特别防护,藏地自从有佛法起,便有静命菩萨等祖师们在宏扬密宗的同进弘扬显宗的经律论三藏,直...与小乘  有人以为藏地修密者,解脱并不清净,这种观念实是很大的误解。藏地虽然密法兴盛,但僧人所行持的主要还是清净的小乘戒律。明朗仁波切也曾根据续部说:在吃毒不致中毒时,方可行持密宗行为。无论何种...

    索达吉堪布著

    |密宗|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093310212.html
  • 居士五戒——慈诚罗珠堪布开示

    等等,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世间的戒律、小乘的戒律以及大乘的戒律。   是否属于解脱,就要根据受戒人的动机来判定。如果一个人受持五戒的动机,是为了今生的健康、长寿,为了来世可以转生为天人,或者具有...离心的前提下,所受持的戒体,就属于解脱。守持解脱,就可以令我们获得永久的解脱。   解脱可分为大乘的解脱小乘解脱。如果要使所受的戒体成为小乘解脱,就必须具备出离心。出离心...

    慈诚罗珠堪布

    |五戒|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205441263.html
  • 《入行论》讲记(十六)

    要学,该断的一定要断。比如,小乘解脱当中,如果你受了比丘、比丘尼,或者优婆夷戒、优婆塞戒,你的相续中就已经有了出家或者居士了,这个戒条你必须先要搞清楚,搞清楚以后,还要一一地保护,没有...124、菩萨戒条中,哪些是你最容易犯的?你打算平时怎样护持这些学处?  125、犯了菩萨根本以后,是否像违犯小乘解脱那样不能恢复?对此,龙猛菩萨和无著菩萨各有什么观点?  126、请写出平凡人...

    著:无著菩萨  译讲:索达吉堪布

    |入菩萨行论|善说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1/1248006431.html
  • 《入行论》讲记(十七)

    摄集善法戒、饶益有情。这三条与小乘的戒律有点不同,比如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按照小乘解脱的解释方法,所谓的佛法就是不作恶业、奉行十种善法、调伏自己的相续。而在大乘当中,前二者...,寺院就会把他开除,不能与僧众共住,他自己也认为已经犯了根本,自愿离开。但是对于大乘的菩萨,法师并不调查你到底犯了根本没有,自己也不知道是否犯了根本。实际上,菩萨解脱没有什么差别,小乘...

    著:无著菩萨  译讲:索达吉堪布

    |入行论|善说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1/1208376470.html
  • 《入行论》讲记(二十二)

    前世、前世的前世……,以无明愚痴或者放逸,在烦恼特别深重的情况下造了无数恶业,比如杀生、偷盗、说妄语等十种自性罪,以及入佛门后触犯小乘解脱、大乘菩萨、密乘三昧耶戒而造的各种佛制罪,有些我能想得起来...出世间皈依:可分为小乘皈依与大乘皈依。小乘皈依是指自己特别害怕轮回的痛苦,为了从中获得解脱而在有生之年皈依三宝,这种皈依一定要具足出离心,否则,不管阿罗汉的果位还是独觉的果位,都是不可能得到的。大乘...

    著:无著菩萨  译讲:索达吉堪布

    |入行论|善说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1/1731136515.html
  • 宗喀巴菩萨思想之研究(1)

    解脱问题。[5]   此外,在理论的研究方面,以往中国历代祖师多有精辟的诠释发展,特别是唐代道宣的南山律坚持大小兼受的戒法传承,影响至今。但其系以解脱的进路含括大乘的行持(《四分律》),并未针对菩萨的思想体系多做深究及论述。[6]在其前之隋代智者大师虽曾探讨菩萨,但却未意识到由大乘如何含括小乘解脱的问题。[7]   近代以来,中日对于菩萨的研究已渐趋向两极化的发展,前者认为“小中...

    王惠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760060.html
  • 宗喀巴菩萨思想之研究(2)

    安其所安,便可各美其所美。然而,从上述的经典所提及的概念,几乎没有一处提出“大乘人当弃小乘戒律”的坚决之词;反而一再强调菩萨当护波罗提木叉(解脱)。   因此,对于大乘戒律学进行一种理论式的哲学...内涵较相似,也较易令人理解。但在律仪戒上言其共于七众解脱,则不易令人明白。在经文上一方面虽多处见其明确的指出不应弃舍解脱,但在本传承上并未指明如何既持大乘戒又俱持小乘。然而也未见指示:一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860061.html
  • 索达吉堪布:华智仁波切《自我教言》略解

    rdquo;,包括皈依小乘解脱、大乘菩萨及密乘三昧耶戒。凡对自己传授过其中任何一的上师,我们都应恒时忆念。因为,般若是成佛的根本,然般若智由定生,定由戒生,所以,他们其实已传给了我们佛陀慧命的命根。《佛遗教经》中世尊趋入涅槃时,阿难垂泪请问“世尊涅槃后以谁为师”,世尊嘱以“以为师”,可见我们佛门弟子当视戒如佛,因此自己的传戒上师对自己恩德浩大...

    索达吉堪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20563203.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