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有关山神的传说渊源流长。成书于二千多年前的《山海经》,就已记载了有关山神的种种传说。《太平广记》里也收录了大禹囚禁商章氏、兜庐氏等山神的故事。《五藏山经》里还对诸山神的状貌作了详尽的描述。
在今日藏地,不少地方还保留着祭祀山神的风俗,如在川北阿坝州汶川,不少藏族寨子都有自己的山神,各寨子都有自己祭祀山神的一套仪规;在川西甘孜州的石棉,每年腊月十三开始的唤山节即为祭祀...
陈晓东
|轮回|山神|入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6/07101610051.html
-
普陀山神游
□ 徐璇 《风景名胜》 2005年第05期
有好友问,有三二日闲暇,往哪里去?“普陀山!”我脱口而出。
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人和风景的相遇是一种缘分。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曾数次造访普陀山。每每坐在船上,远观普陀山,云雾于岙间涌动,如瀑如烟,竹林僧舍掩映,独有的风致与味道,让舟车劳顿的感觉顿时削减。这种感觉类似于游子归家,非生于斯长于斯不能领会。
在普陀...
徐璇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321193329.html
-
祭祀山神话插箭 题记:2005年农历四月十一日早5时,笔者参加了拉卜楞寺附近三个村庄集体祭祀山神的全部过程。此处原有“拉则”,后因遭遇火灾被毁,故今日在原地重新设建,所有宗教仪式都从头举行,盛况...形成了藏民族对山的崇拜。山神崇拜的主要形式是在高高的山顶上建立“拉则”,定期祭祀,这一形式是拉卜楞各类自然崇拜中规模最大、影响最久远的宗教祈愿礼俗,这一习俗的基本内容就是插箭、煨桑和放飞“龙达”。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53654551.html
-
http://www.fjdh.cn/Item/81153.aspx
-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20061396272.html
-
宗教学视阈下的藏族山神祭祀仪式研究 来源: 西藏艺术研究 作者: 文/索南旺杰 一、“祭祀”一词的含义阐释 在藏语语境的当中“祭祀”基本由等几类词达意,其核心字是,因其有着两层意义上的...山神祭祀的形成渊源及其人文背景 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指出,“万物有灵论是宗教哲学的基础,从野蛮人到文明人来说都是如此。”万物有灵和对超自然力的崇拜敬仰是自然宗教产生的最基本的宗教质素,也是原始初民最早...
索南旺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1071329.html
-
重修东岳蒿里山神祠记碑
重修东岳蒿里山神祠记
翰林集贤学士、正议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徐世隆撰,承务郎、同知泰安州事徐汝嘉书丹,济宁路儒学教授杨桓篆额。
蒿里者,古之...于元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碑高355厘米,宽102厘米,厚29厘米,螭首。碑阳文21行,满行46字,凡733字,字径3厘米,正书。额篆“重修东岳蒿里山神祠碑”2行10字,字径l0厘米。碑原...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22221489640.html
-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山西绵山的神佛造像。 资料图片
彩塑是宗教文化艺术里重要的一部分,是宗教场所里的核心。山西省绵山风景区里有700余尊神佛造像,冯骥才称这些神佛造像是“失落的文明”幸存下来的历史遗产。
收录700多尊明代之前雕塑作品的《绵山神佛造像上品》画册,由国务院参事、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
白人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53782132.html
-
《普陀山神秘之旅》佛教音乐剧于8月3日至5日在吉隆坡冼都华小王岳海大礼堂进行了盛大演出。演出当场,座无虚席。
《普陀山神秘之旅》是本地著名的音乐家欧阳瑶芝创作的弘扬观世音菩萨的作品,整个音乐剧长达2小时半。 来自中国西藏的博爱天下志愿者联盟的关怀希望学校的老师丹增曲吉喇嘛于5日也观赏了音乐剧。《普陀山神秘之旅》音乐剧主办当局将把演出的盈余捐给慈善机构。
【佚名】
|慈善|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8/09364713285.html
-
试述阿尼玛沁山神的形象及其在宗教万神殿中的归属
丹曲
[摘要]对大自然做观察和思考,是人类的天性。居住在黄河源头的藏族人民,在历史岁月中,从未停止过对生存环境的思索。阿尼玛沁雪山与黄河源头的人民相生相伴,久而久之形成了阿尼玛沁圣山崇拜习俗。本文根据《格萨尔》文本和民间传说并结合藏文文献,就阿尼玛沁山神的形象及其在宗教中的归属等问题展开探讨。文中认为,阿尼玛沁山神崇拜习俗的形成过程...
丹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341980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