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圣三塔中南北小塔倾斜原由初探
□ 张绅 《大理文化》 2007年第02期
建于唐代(南诏国)宋代(大理国)时期的崇圣寺三塔,是全国著名的佛塔之一。三塔历经千年风雨沧桑,...明代正德九年五月六日的地震。有关崇圣寺三塔的记录有“地大震,城郭室庐仆阙无算,独浮图无恙,崇圣中塔初亦折裂几颓,旬日后复合如故”“地大震,城郭人庐尽圮,中塔折裂如破竹,旬日后合宛然无恙”“崇圣寺中塔裂...
张绅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1693139.html
-
佛教在线5月22日消息 据香港文汇报驻云南记者和向红、王晋昆明电 云南大理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负责人21日向香港文汇报透露,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海内外108位高僧大德共同为大理崇圣寺主礼的开光大...
佛教在线
|大理|理崇|崇圣|圣寺|寺重|重建|建竣|竣工|工将|将于|于7|7月|月1|12|2日|日隆|隆重|重举|举行|行开|开光|光大|大典|典|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5/1318354174.html
-
,上海崇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崇圣先生及夫人,香港安泰集团董事黄崇基先生,宁波市民宗局陆立宪局长,宁波市民宗局葛建国处长,鄞州区民宗局李明国局长,宁波市佛协副会长、阿育王寺界源方丈,...原寺壮观,住持释照勤法师经过不断努力,今天的宁波西林寺现已完成大雄宝殿和厢房及其它用房5000多平方米。西林寺重建,当地政府和广大佛教信众等非常关心和支持,此次助建天王殿的就是黄庆苗先生、黄崇圣先生、...
佚名
|法会|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6/14263425451.html
-
所建,阅四十八年工乃成。大明正德甲戌,地大震,城堞屋庐为摧,独三浮屠无恙,然已墟坼,嗣是风雨漂卷,日益剥泐。”碑记说明先建崇圣寺于贞观年间,后于开元时期建造三塔。崇圣寺院在明代正德的这次大地震中毁灭。...任迤西通判,写有《叶榆游三塔寺》,诗句云:“古刹千年屹,浮名一日逃。钟声连水阔,塔景竟峰高。”诗中韵叹“古刹”、“钟声”,说明崇圣寺院和建极大钟依然存在。大理府知事杨长桂撰并立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
朱家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3169035.html
-
记载之后,在原有的崇圣寺遗址上重新恢复重建的,恢复重建的崇圣源于历史,又超越了历史,吸取了历史建筑之精华,借鉴了国内著名佛教寺院布局的特点,把静态的佛教艺术与动态的佛教文化相结合,使崇寺既庄严宏伟又...
佚名
|崇圣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6/1431374342.html
-
李元阳与崇圣寺 在崇圣三塔寺文化区内的苍山小岑峰麓,醒目耸立着明代大理著名文人李元阳的墓。李元阳的墓为什么葬在崇圣寺后呢? 李元阳(1497-1580年),字仁甫,大理人,因世居大理苍山十八溪中,故号中溪,幼时沉默寡言,喜好读书、聪明过人。《待御中溪李公行状》记载:“阳力学稍暇,辄登城睇览三塔崇圣寺。见山海风云,藻思焕发、文益奇恣,善决疑义,过目辄洞奇要”。明嘉靖壬午(1522年)李元阳25...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4152563.html
-
佛都文化 1、历史背景 大理是云南早期文化发展的中心,素有“经藏之都”的美名。早在南诏时期,崇圣三塔便是古代文化的象征,张顺、王奉宗的《南诏画卷》、张胜温的《大理画卷》等佳作,充分说明了大理是一...、证道歌碑和佛都匾。至徐霞客到大理时,在其《游记》中写道:“是寺在(苍山)第十峰之下,唐开元中建,名崇圣。寺前三塔鼎立,而中塔最高,形方,累十六层,故今名三塔。塔四旁皆高松参天。其西由山门而入,有钟楼...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43858151.html
-
崇圣寺,亲自为崇圣寺题词“盛唐气象大理再现,和谐世界从心开始”。 2006年5月,圣辉大和尚为大理崇圣寺题词“大理崇圣,辉映西南”。 公元2006年7月,经国家宗教事务局备案,云南省宗教事务局批准,...25日,韩国天台宗前会长田云德长老一行访问崇圣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刀述仁陪同访问。天台宗前会长田云德长老及天台宗议长分别为崇圣寺题词:“崇圣普照”、“一心常清静,处处莲花开”。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05758557.html
-
,南传、北传、藏传佛教同样交汇融通,使大理成为名副其实的妙香乐土。 在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鼎盛,寺院多达360余座。无为、感通、弘圣、崇圣等名寺响誉海内外。无极、担当、虚云等一代宗师名僧更是名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43258144.html
-
华侨学院、华侨崇圣大学等。海内外崇拜大峰的善信已超越祈求大峰禳灾赐福心理,而进入弘扬大峰广行善举、为民造福的精神境界。
...
吴勤生、林伦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21064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