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高度均不低于十四米。这些并非血肉之躯但蕴藏了佛教徒精神信仰的庞然大物,既铸造了天台县佛教文化产业的骄人业绩,也表明天台造佛工艺美术的精湛程度。 中国南方风化研究所的一位专家说,由于天台山造佛中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72354669.html
-
http://www.fjdh.cn/Item/32968.aspx
-
佛教与工艺 “工艺”是人类智慧巧思的体现。过去农业时代,日常所需用物大都靠手工制造,因此称为“手工艺”;今之工业发达,虽然机器已大大取代了人力,但无论手工或机器加工,都是透过人的智巧所成,除了实用之外,也有审美上的价值,因此工艺也是艺术的一种。 当工艺愈发达,则文明愈进步,人类的生活也愈方便。譬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举凡食、衣、住、行、育、乐等生活所需的碗盘、茶杯、容器、枱灯、桌椅、书架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35151228.html
-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西藏藏族金属工艺纪实 □ 唐绪祥 《装饰》 2006年第10期 内容摘要:本文以单户家庭为立足点,介绍了西藏康区金属工艺的发展和现况。文章涉及藏族金属工艺的加工设备、加工方法、传艺体制以及普通藏族人对于宗教的理解等几个方面,并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关注民族民间优秀传统工艺。 关键词:藏族 金属...
唐绪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62670015.html
-
http://www.fjdh.cn/Item/31122.aspx
-
昌都藏族铜佛像打制工艺调查
作者:张建世
[摘要] 以翁达岗村为代表的昌都藏族铜佛像打制工艺,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具有打制大型佛像为主的鲜明特色,在藏族地区最为有名。具体的工艺与一般的铜匠工艺相比,在原料、工具与制作工艺方面既有共性,也有自己的特点。其传承历史久远,长期以来形成了开放的社区传承模式。改革开放后,形成了一种作坊手工业与包工队式的经营模式。主要的工艺传统得到...
张建世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8020495200.html
-
南朝造像碑和工艺造像
南朝宋、齐的石刻造像立龛大都以质朴见长,到了梁朝,在皇帝崇佛的身体力行之下,造像龛的创制出现趋向精细的特色。梁普通四年(522)有释迦佛立像龛,高三十五点八...技法基础上的创新。
南北朝时候,佛教造像除了那些大型石刻之外,更多的是作为传统工艺的题材,使中国传统工艺至此形成独立的“宗教工艺”门类。根据《魏书·释老志》提供的资料:
兴光元年,铸释迦立像...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2093678.html
-
北朝造像碑和工艺造像
当北方分别为少数民族执政,形成历史上的“五胡十六国”及北魏以降,执政者虽然在政教上竭力对汉文化靠拢,但就整个文化水准而言是大大落后于已经政权南迁的南方士人。...故,反而推动了北方佛教在雕刻造像上的进一步发展。那些大石窟之外,一些单独成一龛、成一碑的造像,或者一尊佛、菩萨的石刻造像,或者结合工艺制作的金属造像也相当丰富,展示了佛教雕刻艺术的另一方面(图二十七、...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2793700.html
-
保国寺名闻遐迩,是以其精湛绝伦的建筑工艺而令人叹为观止。保国寺最初由山门、天王殿等建筑组成。现存大雄宝殿(或称无梁殿)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善的北宋木结构建筑。
在建筑学上,保国寺的地位甚至不亚于北京故宫。
保国寺大殿“鸟不栖,虫不入,蜘蛛不结网、梁上无灰尘”,成千古之谜
在我国干燥的北方,有上千年历史的名刹古寺并不少见,但在潮湿多雨、还...
佚名
|跟我去朝圣|建筑工艺|千年不坏|保国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3/10570137400.html
-
近日,嵊州市艺术村内全国乡村青年民间工艺大师周杨创作的一座高2.2米、底座面积约4平方米的巨型香樟木弥勒佛像根雕已基本完工。该根雕重达6吨,取材于一棵有着两千多年树龄的珍贵实心古沉木树根。据专家介绍,这样规模的香樟木根雕在浙江全省尚属首例,国内也十分罕见。
【佚名】
|根雕|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12/0905297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