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fjdh.cn/Item/32847.aspx
-
李炳南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例如古树锯开以后,曾经发现了佛菩萨的像。
李炳南
感应
http://www.fjdh.cn/fjask/2007/11/14100118802.html
-
主持,就是当年的小尼姑,虽然如今年事已高,并拥有上百的徒弟,但是她仍然不快乐,因为尽管她做一桩功德,都点一盏灯,却无论把灯放在脚边,悬在顶上,乃至以一片灯海将自己团团围住,还是总会见到自己的影子,甚至可以说,灯愈亮,影子愈显;灯愈多,影子也愈多。她困惑了,却已经没有师父可以问,因为师父早已死去,自己也将不久人世。
她圆寂了,据说就在死前终于通悟。
她没有在万灯之间找到一生寻求的东西,却在...
刘墉
|人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1815501251.html
-
个人,忽然发现自己映在灯光下的影子越来越不像自己,再仔细观察,自己的身体一举一动,影子也随着举动,倒是很和谐。只是那影子头大如斗,头发蓬乱,像个羽毛车盖;那手和脚的样子都钩曲着,看上去好像鹰爪子。他越看越觉自己像个奇形怪状的恶鬼。此人吓得失声大叫,呼喊他的妻子出来观看,妻子所看到的影子和他看到的完全相同。从此以后,每当夜间灯下,他的影子都呈现这种形象,又想不出是什么原因,弄得他惶惶不可终日,不知...
清·纪昀著 演莲法师译
|纪晓岚|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7/19540052.html
-
因为太阳光不能穿透物质,因此有影子),对这个不产生影子[无影]的神秘能量的探索,首先排除人类习惯认识的依靠太阳光生存的生命世界,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伟大地球大自然的神秘功能及其神秘世界,是一个很好的线索 . 第三、这句禅诗告诉我们,在地球大自然中,存在着不产生影子的能量世界。 第四、在这个不产生影子[无影]的能量世界的[无影]能量,是一种生态生命能量,能够使树木生长,有花有叶,还能采摘。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53956093.html
-
最佳的说明。
「雁过穿潭不留影」,这句话中,雁子代表「境」,雁子在潭面上的影子代表「心念」,寒潭代表「心」,当雁子在穿潭上空时,雁子的影像映在寒潭上,两我们历缘对境时,心念的产生速度快到不可思议,只能用「刹那」来形容;当雁子飞走了,寒潭上就没有雁子的影子,只剩清澈的潭面,反而是我们的心,还留下那心念在转,而且转个不停,事过境迁好久以后,还可能再转,不断的反客为主。
当静坐...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22953284.html
-
就是水泡,没有好久它就灭了,是不常的。影是影子,这影子是真的还是假的呢?你说它是假的,它又好像存在,你说它是真的,又拿也拿不着,看起来有个影子,拿就拿不着。你说是真是假?
那么这个影子是从什么地方出来的?是由你的身体背面出来的,阳面就没有影子,这阴面影子跟着你,你走到什么地方,它就跟到什么地方。我告诉你这个影子也有个比喻。这个影子就比喻一个鬼。这个鬼你走到什么地方,他跟到什么地方。所以害怕的人、...
宣化上人讲述
|心经|非台颂解|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2/0944142295.html
-
因为对于空与有的明了。空与有只不过是一个引子,上路之后,主要是针对于罕有背后的那一道人生的新活的风景线的出现。如果说因与果、空与有是生命的影子,那么可爱的生命,是挣脱影子过后的一种重生的喜悦!我现在时常对影子说生命,我喜欢上了你,其实,正是由于影子的发现,才使人萌发对于生命的思考吧? 因此,空与有的问题,更容易使人想起“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玄想。如此这样说,空有的概念,...
正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60863493.html
-
天摇地动地崩山摧的事
别把自己弄的像被虐了的似的
若真真是那样
反倒极其渴望阳光与温暖
生活有温暖就会有寒冷
就像是影子来源于光线一样
别老是抓着那一点点的影子看
多看看温暖和煦的阳光
走出自己给自己下的...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61275765.html
-
取舍。譬如影子本无生处亦无灭处,我们不可说影子是从身而来,不然有身无光为何没有影子;而影子亦非从光来,不然有光无身为何又不见影子,故影子便犹如因缘所生之法,缘聚则暂有,缘灭则消失,这便是经中所言“幻生幻灭”,注意!是「幻生幻灭」而非真的有个实体在生生灭灭,若是“实生实灭”那它必生于一个地方,也将灭于某个地方。如此而言,若我们顽强的要把影子消除或试着捉它,都是间接的承认它的真实性,此乃不妥。在修行的因...
法溪行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1245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