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45篇,用时3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戒贪自在

    戒贪自在 佛陀时代,有位婆罗门国王名叫多味写,平日信奉九十六种外道。一天,国王忽萌善心,欲行大布施,于是依照婆罗门教的规定,将其积聚如山的奇珍异宝,布施给需要帮助的人;若有人来求助,便请...惟慧是业。”贪求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犹如吸毒,日蚀身心,令人难舍难离。行者当了达世间无常,四大苦空,五阴无我,假合之身终归变灭,若执妄以为实有,究竟不得自在。唯有少欲知足,识自性珍宝,才能得到...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71475312.html
  • 戒贪自在

    行者当了达世间无常,四大苦空,五阴无我,假合之身终归变灭,若执妄以为实有,究竟不得自在。唯有少欲知足,识自性珍宝,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自在。 ...佛教。   于是,佛陀恢复本貌,腾升虚空,现光明身相,为国王说了一首偈语:  “虽积珍宝,崇高至于天,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 不善像如善,爱如似不爱,以苦为乐相,狂夫为所厌。”   国王与大臣...

    中台世界

    |戒贪|布施|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5/1411129644.html
  • 一切放下自在

    http://www.fjdh.cn/Item/26969.aspx
  • 学会随缘才能活自在

      学会随缘才能活自在   释宏满   佛教讲因果,讲因缘,即因缘果报。也就是宇宙万事万物的生成都有其因,有其缘,以及必然的结果。因缘的因是指引生结果之直接内在原因;缘是指外来之助缘,它能...一世随缘。这样才能活自在。 ...

    释宏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82954152.html
  • 清净念佛觉悟人生自在

      清净念佛觉悟人生自在   修行是以戒定慧为手段,伏断妄想、分别、执著,而破迷开悟,离苦乐。而八万四千法门当中,又以净宗持名念佛法门为现今末法众生最方便、最究竟、最契机之法门。...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此是当来的果报,决定不虚,...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444186656.html
  • 于云水而自在——诗僧的山水精神

    于云水而自在——诗僧的山水精神  欧孟秋  尘世的纷扰使得诗僧越来越敏感于大自然的亲和力。东晋初年诗僧支道林的“买山”之举独标风范,传为佳话。他借山水而咏怀,融化着独特的山水精神,推出了山水诗创作的全新境界。唐代诗僧船子法师自言“率性疏野,唯好山水,乐情自遣”。他的弟子夹山善会禅师曾以“猿抱子归青嶂里,乌衔华落碧岩前”的自然风物隐喻一种自我感悟的境界,表现了于云水而自在的逸情真趣。  自然...

    欧孟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50267070.html
  • 善知识之种类

    之间各地不同断,证诸功德。此中又 以第八地以上之菩萨具足摄受众生之十力功德自在:(一)于寿自在,(二) 于心得自在,(三)于资财自在,(四)于业自在,(五)于生处自在, (六)于所欲自在,(七)于愿自在,(八)于神通自在,(九)于智慧 自在,(十)于法自在。 (一)于寿自在者——能随意住世,寿命长短,随己所乐。 ...

    冈波巴大师

    |善知识|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4/1532363662.html
  • 范古农答:修习禅定如何。

    问:修习禅定如何。   范古农答:修禅定者,住寂静处,结跏趺坐,端身正意,遣除妄想,妄想尽处,心便安定,安定极处,心力坚强而自在自在之至,无入不化,无入不化,便无有我,无我故无分段,无分段故无往来,无往来即无生灭,此乃成佛之要道。世尊雪山六年树下七日,皆修此耳。

    范古农

    |范古农|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7031512728.html
  • 如本法师答:众生会因妄想而起心动念,请问佛还会起心动念吗?

      如本法师答:众生(梵语bahu-jana)因妄想而起心动念,众生妄想是染污的、无常的、不自在的、受业力支配的、黑暗痛苦的;佛所起心动念,无非利益一切众生,佛无缘无故不会起心动念,有必要时,有因缘时,佛才会起心动念;佛能控制自己的心念而自在,佛之心念是清净的、光明的、自在的;众生之心处于因地,佛之心处于果地,因地与果地有别,乃至迷悟染净有异故。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535812223.html
  • 如本法师答:阿弥陀佛之接引身相,为何所见都是立相,而不见有坐相呢?

      如本法师答:阿弥陀佛(梵语Amita—buddha),乃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也。三世诸佛说法,则有说法相;接引则有接引相,通常所见的确立相居多,坐相极少见;诸佛证法身(梵语dharma—kaya),故已自在无碍,行住坐卧皆解脱自得,正信佛弟子,不应以佛之何相接引而产生相执,接引相是应众生方便而有,若众生要佛以坐姿接引,佛则以坐姿接引,若欲立相接引,佛则以立相接引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550612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