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46篇,用时7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什么是三摩地?境性

      什么是三摩地?境性?   依《瑜伽师地论》说。  云何境性?谓数数随念同分所缘,流注无罪适悦相应令心相续:名三摩地;亦名为善心境性。  何等名为数数随念?修定选择好了所缘境,心安住在...句流注适悦相应,由从学习佛法得到的正念,观所缘境的时候不散乱,没有其它的杂乱的妄想来干扰,心里面一直是正念,念所缘境、不散乱,不缺少也不间断;这个缺就是缺少,前剎那无散乱,而后剎那就散乱了,这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83267796.html
  • 莲华生大士开示即身取证简要之法

      因果业报,须信非虚。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应求解脱。先寻择金刚上师,以为依止。虔诵四皈依,誓心不退。发大菩提,广度有情。严持净戒,以立根基。常观十二支因缘,明生死本。次习禅定,内观自,本来清净。修深般若波罗密,了知诸法,犹如梦幻。不执着,身随所安。妄念起时,勿随勿制。缘境违顺,尘影好丑,不起爱憎。惟常觉照而忘觉照。佛心自,本自如如。我见破尽,境性,即是成佛。

    莲师

    |莲师|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180353698.html
  • 南怀瑾法师开示--断性欲

    可达到境性,定生喜乐。 最好的调服方式就是把心念空了。 你在心境上不要理它可以转掉,你越在意越转不掉。这些自己都可以作实验,非常非常重要。 不管是出世法或是入世法,没有不修止而能成就。修止是共法。没有作到“止”这一步,学佛都是白费功夫。 修行打坐种种的法门,都是在修止的阶段。止是定的因,定是止的果。 佛说无量法门,总摄止观。止者,境性。观者,抉择法慧。境性,缘无分别。抉择法慧,缘有分别...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1425483891.html
  • 修定的基本方法——致光法师修止和修观的差别

    ,其余的集中都错。要弄明白这三件事,你才不会错用心,才能以观察呼吸的修法进入境性。   3.调心方法:   静坐除了调身——姿势、调息——呼吸,还有调心,保持正念正知。就是正念正知专心于心一境性。   境性   佛教的任何修行法门,都要清楚修法所观的境界,及如何用心于境界。出入息观的修法是以呼吸为境界——触觉。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在呼吸上,你的所对的境界是呼吸。你心中的任何感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55282157.html
  • 南怀瑾老师断性欲开示

    rdquo;。才能谈到修定,然后才可达到境性,定生喜乐。   最好的调服方式就是把心念空了。   你在心境上不要理它可以转掉,你越在意越转不掉。这些自己都可以作实验,非常非常重要。   不管是...法门,总摄止观。止者,境性。观者,抉择法慧。境性,缘无分别。抉择法慧,缘有分别。无分别,断烦恼现行。有分别,断烦恼随眠。   凡六根为用,演出八万四千方便法门,初皆是止此意念之用。系心缘,...

    南怀瑾

    戒淫|断欲|南怀瑾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1/11285131550.html
  • 修行次第法要

    如。我见破尽,境性,即是成佛。”  大士教法循循善诱,简明易入,随众生根,普门摄受。无论业障轻重,宿缘深浅,遇斯教者,终必成就。 ...莫不解脱。”  大士应藏王太妃之请开示即身取证简要之法:  “因果业报,须信非虚,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应求解脱。先寻择金刚喇嘛,以为依止。虔颂四皈依,誓心不退。发大菩提,广度有情。严持净戒,以立根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54341178.html
  • 六度

    定。谓思维真理,定止散乱,境性,调伏眼耳等诸根,会趣寂静妙境。有四禅、八定及一切三昧等。6、慧度(般若波罗蜜):谓通达诸法体性本空之智。及断除烦恼证得真性之慧,能对治愚痴()昧无知(无明)。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3343210.html
  • 金刚禅定的修行次第之我见

    止”,梵语为“奢摩他”(三摩地),即“境性”,“指心持续专注境而寂定不动,其心寂止之处,心得凝住,依止于定。此定即是凝心住处,故名‘奢摩他’”。(见海空上师《开示心要》)   “止”的修持,分...持”时,虽然能长时间入定,得定心相应,具备“境性”。但若未得“轻安”仍属佛教所讲的低层次的“欲界定”,尚未达到“奢摩他”--止的境界。“轻安”包括身心两个方面:  “身轻安” --指入定时,自然有...

    寂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3644203.html
  • 华严禅法与华严密法修行的特色与差异处

    透过禅法的修行,你会发现,取相,然后让那个跟这个相啊,这个叫“境性”,心境合一,然后呢?去扩大穷尽,这个是华严禅法的一个持色。  华严密法呢?因为它坛城已经布在那个地方,所以它是由外向内,由外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93243344.html
  • 正念的艺术(四)

    ,绝不歧视。   系统性的慈观   慈观若想充分发挥它的利益,就必须系统性的发展,直至入定或境性为止。慈观的目的是发展五禅支:前二支(寻、伺)是因,后三支(喜、乐、境性)是果。五禅支对治禅修的五盖:寻以精进力克服昏沉,伺以定力克服疑,喜以欢喜力克服嗔,乐以舒压力克服掉举,境性以收摄五根力克服贪。初禅五禅支克服五盖,旧的负面情绪得以改变,新的正面心态得以形成。   如何...

    般若婆罗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4150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