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8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本体论承诺与终极关切

    :真如本体论心性本体论  从当代哲学界整体和主流上看,多数学者对佛教本体论持肯定与弘扬态度。这种主张的代表人物是南京大学的赖永海教授与杨维中教授[1]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方立天教授等。概略言之,赖先生主张佛教真如本体与心性本体并重而侧重于真如,进而更进一步大力论证佛教本体论对新儒学本体论形成与衍变的重大影响。而杨维中博士则侧重于澄明、阐发和弘扬佛教心性本体,努力进人佛学语境中阐释佛教哲学的心性...

    高永旺 郑素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94161944.html
  • 关于禅宗美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与理论范式的思考

    源点,它使“禅”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成为一个代表“本性”(自性)和宇宙人生的本体属性的概念。禅宗哲学与美学以“禅”作为本体范畴,以“立心”在“禅”的本体上建构了心性本体论,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建构...起点/心性本体论/审美活动/理论范式   在禅宗美学的研究中,面临一个无法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就是禅宗美学的逻辑起点是什么?而本体范畴却是一个自我融洽的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因为任何一种自我融洽的理论...

    皮朝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5648903.html
  • 本体与心性:论佛教心性论对儒学心性论的影响

      本体与心性:论佛教心性论对儒学心性论的影响   作者:杨维中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   摘要:本文以哲学诠释学的方法,从本体论、人性论及修养论三方面对于佛教心性论给与宋明理学心性论的深刻影响作了解析。作者认为,“援佛入儒”是宋明儒学高举心性论大旗的关键。尽管儒家思想有源远流长的心性论传统,但宋明理学之所以能够将儒学心性论提高到本体论的高度,与其对于佛教心性本体论的吸取有著密切的关系。从...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3558936.html
  • 般若与禅定

    禅学思想之最重要特点就是以般若智慧来解说人心佛性,其禅法的主要内容是“识心见性”和“顿悟成佛”。前者是他的心性本体论,说明“心”...智慧。”既然慧能在心性论上提出自性本自具足,那么在修行方法论上必然是“自悟自修”、“不假外求”。他说:“善知识,见自性自净,自修...

    华方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50069945.html
  • 宗教制度化及宗教哲学的二律悖反

    无穷。心性“本觉”之说,既不违缘起性空之理,也不违真常唯心之义,将缘生的非本体论,与真如本体之说辨证地贯通合一。佛法高妙之处,正在于以此为世出世法的两难选择提供了辨证思维的根据。长期以来,无论在佛教内部...张载“心统性情”的命题,讲的就是“心即天”的道理;朱熹说“心具众理”,“性是体,发于外谓之用”,“性也,理也”,如是,心即性即理,心统性情之说实际上便成为体用合一的心性本体论。陆王心学索性以“心即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85059633.html
  • 利生法师:中国佛教文化的特色

    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发展集中体现了佛教对中国哲学的深刻影响。因为宋明理学是在以道家哲学为基础、以儒家理论为核心,融合吸收佛教心性论的合理内核,摒弃出世的价值取向,进一步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完成了对儒家名教的本体论论证,构建了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心性本体论哲学,把传统哲学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   佛教在本体论、认识论、人生哲学、伦理道德、方法论等方面,补充了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在本体论方面...

    利生法师

    利生法师|中国佛教文化

    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3/144810325653.html
  • 心性论--佛教哲学与中国固有哲学的主要契合点

      其次﹐从中国哲学主题思想的变化来看。先秦时代思想活跃﹐百家争呜﹐各种哲学问题﹐如本体论﹑宇宙论﹑人生理想论和心性论等都有了发韧和展开﹐呈现出百花齐放的鼎盛局面。到了汉代﹐宇宙论成为热点﹐一些哲人...转到人﹐着重透过人的生理﹑心理现象进而深入探究人的本质﹑本性﹐从而由宇宙本体论转入心性论﹐即人本体论。而着了先鞭﹐首先完成这一转变的便是佛教学者。南北朝时佛教的佛性论思潮就是心性论成为了当时时代哲学...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92038954.html
  • 宗教与哲学的两难:《大乘起信论》义理之争的百年回顾与反思(发言纲要)

    具有了中国风格的心性本体论色彩。此亦可见文化传播中的文化选择与融合的一般规律。   总结以上所论,笔者认为:   一,从哲学性的角度考察,“真如缘起”义理的完善亦可看作佛学发展中一种新体系的形成,...清等,皆曾涉足其间。   经日本学者与内学院的欧阳竟无、吕澂等人的考证, 《大乘起信论》为中国人伪托的说法,几乎很难动摇。而关于是否因文本之伪便可否定其义理价值;《起信论》中“真如缘起”和“心性本觉...

    姚 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73053556.html
  • 心性论----佛教哲学与中国固有哲学的主要契合点

    中国哲学主题思想的变化来看。先秦时代思想活跃,百家争呜,各种哲学问题,如本体论、宇宙论、人生理想论和心性论等都有了发韧和展开,呈现出百花齐放的鼎盛局面。到了汉代,宇宙论成为热点,一些哲人热心於探讨宇宙...透过人的生理、心理现象进而深入探究人的本质、本性,从而由宇宙本体论转入心性论,即人本体论。而著了先鞭,首先完成这一转变的便是佛教学者。南北朝时佛教的佛性论思潮就是心性论成为了当时时代哲学主题的标志。後...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3173447.html
  • 学诚法师在“第三届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上的发言

    宋代理学广泛吸收佛教和道教心性本体论、宇宙生成论等理论,在儒家基本教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与创新,形成了新儒学。极大地推进了儒学的发展,使儒学更加系统化、完善化和哲学化。这在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局面。北宋著名道士张伯端吸纳佛教禅宗的心性论和儒家伦理性命的观点,使道教完成了由外丹术向内丹术的转变。他主张性命双修、先命后性:“先以神仙命术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

    学诚法师

    |宗教领袖|学诚法师|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7/15130085586.html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