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革命”之外,开辟了“心理革命”的新机。注:本文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成果(“NCET”)。
圆瑛法师(1878—1953),福建古田人。幼失椿萱之荫, “少安儒业,冠预僧伦,而于老氏之学,亦尝游心”[1]。于佛儒道三家(教)义理条然贯通,了然于胸,力倡三教同源合辙之论,援摄儒道以证佛旨,潜心于佛法本位的心理革命之说以人世救世,是当时挖掘本土思想文化以实现救亡启蒙的不可忽略的...
刘泽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364179624.html
-
动物福利社团吗制约和渴望自由内在的空寻找的问题心理革命没有思考者,只有受约束的思考为什么它要发生在我们身上生、死和死里逃生头脑的退化不满足的火焰外在的修正和内在的解体要改变社会,你必须摆脱它自我所在不是...
佚名
|慈善|枣子树|
http://www.fjdh.cn/bnznews/2005/08/013208510.html
-
政治的意义上应用革命一词。他说:
凡事物之格去故而鼎取新者,皆可赋予革命之名。若所谓宗教革命、文学革命、经济革命、心理革命等。(8)
在此种意义上的革命可分两类:一、人事革命,这是人类社会...是于惑业苦中求,所以最终都堕于循环之因。“真正彻底之革命,除佛法以外无他事,惟佛法能真正彻底而革命也。”这是一种泛革命观,严格的说,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革命”。
太虚认为,佛的革命方法,是从心理...
李广良
|太虚|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1035071254.html
-
心理革命等。(8) 在此种意义上的革命可分两类:一、人事革命,这是人类社会的组织方法、生产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的革命;二、自然革命,这是有情由不觉而正觉、由世间而出世间、由秽土而净土的革命。两类革命皆有...严格的说,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革命”。 太虚认为,佛的革命方法,是从心理革命开始的。由心理而生理,由生理而物理,以至于世界之改造,使恶浊的世界成为和平安乐的世界。佛法以为,无论是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
李广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34041768.html
-
凡事物之格去故而鼎取新者,皆可赋予革命之名。若 所谓宗教革命、文学革命、经济革命、心理革命等。 太虚大师更广泛地应用革命一词。太虚大师认为,佛教的革命方法,是从心理革命开始,由心理而生理,由生理而物理,以至于世界改造,使恶浊的世界成为安乐的世界。因此,“革命当从革心起”,“革命是果,革心是因”。世界上虽有宗教革命、文学革命、经济革命、心理革命等等,从佛教角度都是惑业苦所感,最终都堕于循环之因。...
释海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4768406.html
-
的一种,中间经过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运动,逐渐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意识形态之一,深刻影响了19世纪以来直至今日中国人的思维视野、民族心理和实践品格;太虚详细评述过进化主义,并针对进化主义提出了“...中间经过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运动,逐渐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意识形态(ideology)之一,与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变迁息息相关,深刻影响了19世纪以来直至今日中国人的思维视野、民族心理和实践品格;并且,...
李虎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25565144.html
-
结果。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宗教情感会与信众的另外一些社会情绪,如政治、道德等情绪融合在一起,就有可能会成为变革社会、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动力。新教伦理所引起的心理革命,对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就...
牛苏林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6554792069.html
-
rdquo;;普利众生,广利群品”。不仅如此,他还认为,“佛教是救世治本之法,而非治标之法三他说:“释迦牟尼是革命家,不从种族革命入手,不作政治革命工作,乃唱心理革命学说l。而这种心理革命学说,“首要革除贪、瞋、痴三种根本不善心”。因为根本不善心革除了,其他枝末不善心也就无从生起了。因此他指出,如果“五戒、十善革心之法并能提倡...
高振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52665283.html
-
的大医王,佛教拥有博大精深的心理治疗与转化的灵性资源。释圆瑛曾说:“释迦牟尼是革命家,他不从种族革命入手,不作政治革命工作,乃倡心理革命学说”。[6](p262)这种心理革命学说,即是从提倡五戒十善...等社会学实证考查方式进行了调研。调查表明:佛教界闻灾而动,寻声救苦,是赈灾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社会广泛认可和赞赏佛教界在赈灾中的积极作用;佛教在赈灾中所发挥的心理安定、心理救援、生死安顿、生活充实、...
刘宁 张海滨 黄玲 蔡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390782495.html
-
我既然为僧,没有甚么能力,到底如何救国?如何救时呢?所以反覆三思,民者,国之本也,民心既日积而日漓,则国势当愈趋而愈下。若欲挽回国运,先当纠正人心;欲正民心,必本佛教心理革命之学说,革除种种弊恶之心,...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20961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