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3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乘三系的浅显认识

      大乘三系的浅显认识   要明白导师的思想核心,从大乘三系论去理解是有必要的,例如:(1)、唯名论:依《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中观论颂》讲记;《中观今论》;《探源》讲记等经论而安立...、虚妄唯识论:唯识有二大派:一派名随教行派;一派随理行派。依《摄大乘论》讲记;《唯识探源》;《解深密经》等确立;唯识于三中,著重依他起,说依他起是实有,是自相有,不是假名有,假名有是无自性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71457714.html
  • 一个跟着导师足迹走的有心人――与体方法师的通话记录

    菩提广讲堂自开办以来,讲了《金刚经》、《解脱之道——四圣谛与缘起的开展和大乘不共慧》、《解脱之道——杂阿含经选集》、《解脱涅槃十四无记》、《探源》...那是导师思想的整个结论,而介绍第一义法义就是《探源》的[阿含之],那是他真实思想的归纳。在《印度佛教思想史》《探源》《之探究》《中观今论》《中观论颂讲记》这一系列的论著中可看出导师的...

    体方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0754783.html
  • 两种智慧

    Pali by Bhikkhu Banamoli。  4.《巴利语辞典》二订版,水野弘原著,春秋社出版,1989年11月10日 第9 刷发行。  5.《探源》,印顺法师,光碟版Ver2.0台湾:...他亲自的督导下禅修的话,广博的学问不是很迫切需要的,这是因为他将在适当的时候,有系统性的获得老师的指示。如果禅修者没有禅师这样的亲自指导下禅,那他必须要“了解”一套清楚的禅修次第。传闻一些在早期自己...

    钖译英:A.G.S. Kariyawasam 英译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2152513.html
  • 从有部譬喻师发展到经部譬喻师之思想流变(2)

    70年。  10. 印顺法师《印度佛教思想史》,台北:正闻出版社,民国77年。  11.印顺法师《探源》,台北:正闻出版社,民国70年。  12.印顺法师《唯识探源》,台北:正闻出版社,民国...的有:《唯识探源》、《探源》、《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摄大乘论讲记》、《中观论颂讲记》、《中观今论》、《印度佛教思想史》……等等,都有论及譬喻师、经部譬喻师思想,经部和唯识思想...

    释悟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145312.html
  • 佛教对生命之认识

    ,这在佛教来说是基本。不能肯定此点,则佛教很多思想就不好了解。如宗、有宗、唯识都要建立在三世因果上,才能作进一步深讨。生命的存在,我们简单的说,以时间及业力的存在来肯定它。   时间相是三世...?现在人多?这些从中观都可得到合理的解答。若我们要看近代人的作品,则印顺导师有三本书很可作参考。一是中观论颂讲记。一是中观今论。(就是中观哲学现代论,透过现代人的哲学,形上学来说明中观。)一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30651136.html
  • 敬悼印顺长老致昭慧法师函

    消息时的声音却爽朗依旧,我们也该效法她,平静地看待这缘起的世间。学习佛法,正应在这些时节有所受用才是。   内子是在以《原始佛教的无我论》为题写作学位论文时,比较认真地阅读了印老的《佛学概论》、《探源》、《之探究》、《印度佛教思想史》等著作的相关章节,记得那时她常常读着读着就感慨说,要是早点读这些书就好了。--这倒不能完全怪她不勤奋,那时我们所里资料室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印老著作。   内子...

    宣方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6545188592.html
  • 四谛顿、渐现观之初探(2)

    相合;以涅槃智而证初果的,与一念见灭得道相合。”  以上也许是法师的创见,不过笔者无法了解其早期(如《探源》P.257→;《中观论颂讲记》P.441→;《成佛之道》(增注本)P.222→)与晚期...83年6月初版  《探源》,台北。正闻出版社。民81年4月修订1版  《中观今论》,台北。正闻出版社。民81年4月修订1版  《中观论颂讲记》,台北。正闻出版社。民81年1月修订1版  《之探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245315.html
  • 印顺导师对阿含经的看法

    一再表现出,谈问题时,每溯源于原始佛教的态度,如《唯识探源》《探源》《之探究》《印度之佛教》《印度佛教思想史》《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修定修心与唯心...佛教的重视。      由于导师对原始佛教的大量论述,使得广大的佛者,对原始佛教的内涵能有相当程度的熟稔,而他对原始佛教的重视,无疑也是唤起台湾新一代佛者重视阿含经之风潮的有力因缘之一。无怪乎...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947490.html
  • 唯识谈与二谛

    见解上产生不一样的修行观念。诸如此类,可以看印顺导师写的“探源”、“唯识探源”这些书就是在探讨这类问题;事实上这些在知见上和我们的修行有很密切的关系。   那麽,中观对於世俗谛没有另外再分假、实...唯识谈与二谛  宏印法师   唯识,只是掉偏计所执性,又在依他起建立清净心和杂染心的和合。                                唯识也讲,但唯识对二谛是怎麽...

    宏印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2960606.html
  • 《阿含经》中的无我观

    减损执)  随顺缘起圣出世实说(无增益)  四、佛陀开示无我法门的目的  印顺法师在其《探源》一书中写道:  “佛说无我有两方面:(一)众生执我,所以自私;无我是化私为公的道德根本要则。(二)众生执我、我所见,所以惑于真理,流转生死;得无我见就可以打破惑业缠缚而得解脱。所以,无我又是离系得解的根本原则。”(探源P。111)  印顺法师的这段话较好地概括了佛陀说无我法门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释界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73039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