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dquo;情”与“理”,必须站在智慧、觉悟的高度,借事显理,借理明事。将“狭情”升华于慈悲,将“真理”实践于生活,做一个...rdquo;。“情”的种类细分无量,笼统则二:苦与乐。世间所谓亲情、爱情、友情、同情、温情、悲情、激情、冤情、怨情、无情、绝情等演绎着世间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芸芸众生无一幸免,...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74777805.html
-
理智”与“真理”。孔子曰:“发乎情,止乎礼”。此礼指礼仪(原则),但遵守原则是需要“理智”,所以“理智”亦属烦恼,是不让烦恼生起的烦恼。“真理”是指法界(宇宙)真相,是大智慧的显现。是故佛教所讲“理”,...的逃避。佛教讲看破,是明了真相后,对假相的不分别不执着,如如不动,不是灰心丧气,颓废度日。佛教徒乃造恶业消极,造福社会积极,利己消极,利人积极。圆融“情”与“理”,必须站在智慧、觉悟的高度,借事显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340781736.html
-
冲突决斗下,在情与理相反激流中,不知尝尽多少人间辛酸,而社会罪恶,人间苦恼,亦与时日俱增。
人间佛教,没有一般宗教的迷信,也不像一般科学之偏激,但却有宗教之热忱--悲,更具有科学清晰的头脑--智;...去恶从善、舍邪归正,止于至真;也唯有人间佛教以平等理性为基础之悲,可以扩展人性的挚爱,可以激发人类至极的同情心、正义感,可以溶化人间的仇恨,取消残酷的战争,令人互爱互助,而止于至善;亦唯有人间佛教理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0750164.html
-
对得起自己修道的良知(不是迎承信徒就叫做渡众生),这不也显示了情与理的取舍,所造就的就是不同吗? 所谓情,是系缚在出了黑头家人了光头家的那些人身上,弘法利生是口号,沈沦苦海是家务,每每在来往去留间的...,比丘如何在林园寂静处观法义,如何的在人间行化,不免感触溢怀。想著,时代的进步,虽造就了人类的种种福祉与方便,却成了修道的累赘。因为信徒的需要,必须尚未成就就要给予,给予的不当,则增堕落,堕落而又不...
证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3663996.html
-
没有坏人哪么大的胆子进来的。我就猜,是不是我妻子回来了。我当时只听没看。感觉,有一会的时间,她进来了。奇怪,她进来了,也不说话。而我也非常生气。我想,你大老远回家,也不打招呼;而且在半夜回来,时机与情与...。
我是年过35岁时才真正信仰佛法的。在之前,是24岁时看过几本南怀瑾注释的佛经,并无心得与实行。35岁那年,看过一本《金山和尚异行录》后,对佛法有了实感。后来,看虚云老和尚、宣化上人、体光老...
佚名
|邪淫|鬼|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9/08564290543.html
-
险句天桥余醉墨,春茶云雾足醒泉。看相有住微成恨,话到无生已绝怜。但得似师缘兴好,烟花游戏往来边。”(《达公来,自从姑过西山》)“厌逢人世懒生天,直为新参紫柏禅”,是真语实语。 在情与理的辩析上,达观...知情之所必有邪?”而在读到达观“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句之后,便翻然曰:“真是一刀两断语!使我奉教以来,神气顿王”(《寄达观》),而在继《牡丹亭》之后所创作的传奇《南柯记》与《邯郸记》中,主旨便...
韩福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80762413.html
-
,而成为修证的核心。在实践意义上,所要进一步讨论的就是:使心成为真或妄的关键因素。透过对于产生真妄因素的探讨,修行才有所脉络可循,证悟也方能成为可能。对此真可所提出的是“情”与“理”。在探讨真可情与理...真与妄。而“心”是“性”的发用;心之发用,若为悟或无累,则称为理或心;反之,若为迷或累,则称为情。然而不论累与不累,应物与不应,都不能离却本质之性。因此,有所谓“心之前谓之性”之言,又有“心统性情”之...
范佳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1746872.html
-
若能改往修来,散播善种,必成为他日快乐的主因。所以佛教的因果律,是含有警惕与鼓励的成份,绝非悲观的宿命论。 九、情与理 情是性情,人情或感情;理是理智,理性或真理。情与理虽然相对,但并非势不两立。...遗恨。 所以,一个人无论是偏于情或是重于理,皆不能开创美满的前程,获得真正的幸福;不是像帆船之无风,不能前进;便是像船只之无舵,失去目标,随时都会发生危险与不幸。还有,个人的理智与情感,必须与社会...
文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65859541.html
-
脉络可循,证悟也方能成为可能。对此真可所提出的是“情”与“理”。在探讨真可情与理之说的同时,所要一并讨论的是他的心与性之说。因为透过对于真可思想中“心”与“性”意涵的厘清,将有助于了解他的性情对举,以及复性之说。真可言: 夫理,性之通也;情,性之塞也。然理与情而属心统之,故曰:“心统性、情”。即此观之,心乃独处于性情之间者也。故心悟,则情可化而为理;心迷,则理变而为情矣。若夫心之前者,则谓之性,...
范佳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0771325.html
-
也,善不善犹是非也。”“喜怒”与“是非”,情与理之分属判然。但天台所立美丑,与善恶互扣互融,只是为了取名行善而已。智颉正是把握并利用了具有中土特色的模糊关联思维,透过感性而混沌的表述,自在游走于伦理与...涵化。不光恶为丑因、 恶中见丑、审丑观恶,善和美也以各种通道与丑相融互格,共同呈现出多维流动、浑化自洽的球体架构。这种圆融宽厚的丑学,反映了 “末法时期”的悲悯思维,也昭示着一个恢宏多采时代的到来...
赵 平 罗时进 项 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22661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