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
佚名
|法会|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7/09415626032.html
-
)
理事不二
幸福源于对生命的觉照
为正念生活创造条件
亲爱的,你是谁?
方位之标准
一封情书
欲静则静
结果会立竿见影
一切取决于安详
菩萨慈眼视众生
"...
一行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1248055.html
-
慈眼视众生,体察世间悲苦。另一层意思是:佛陀的眼睛总是往下垂,不会往上看,物质环境往下比,修养人格往上比,上下有分寸,才是人生啊!”听了这一席话,我才懂得了佛门弟子见了人垂首敛目的原因了,原来他们这也是...
仁修
|命运|慈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9/21103430030.html
-
儒家精神以“仁爱”为本,因为“仁民爱物”既是君子修身、齐家的根源,也是王者治国、平天下的基石。而佛教在世间法的化民易俗之外,对一切众生尚有更深广的胸怀,那就是“慈眼视众生,平等如一子。” 菩萨以慈悲心...以慈”,将佛教慈悲的精髓彰显无遗。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称为“慈”;同感众生之苦,心生怜悯并为之拔除痛苦,称为“悲”。 “下”,狭义而言,是指晚辈、后学和部属;广义而言,则广泛含容了一切六道中轮回的...
见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50348602.html
-
娴雅,沉静安详,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让我们感受到佛菩萨慈眼视众生的大慈大悲之心。希热布画师介绍说:制作每一幅唐卡之前,都要先行观修,人物的眼睛是最后才画的,作画时要求内心祥和,心神宁静,气不散乱。这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85253082.html
-
僧舍等。右厢有祖师殿、鼓楼、净业堂、禅堂、方丈室和僧舍等。两旁有宽敞的通向各殿堂的梯层式的长廊。建于峰巅的高近22米的大悲殿凌空高耸,为全寺之冠。坐式观音塑像高达13米,在“慧日破诸门,慈眼视众生”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35261648.html
-
人生真谛。 在证严法师倡导下,1963年3月成立佛教慈济功德会,1980年1月改名为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该会秉承佛陀“慈悲喜拾”的仁怀,不断学习”慈眼视众生,闻声救苦难”菩萨精神,结合海内外热心...
林嘉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13764060.html
-
严法师娓娓动听的话语,至今犹在耳畔。 “佛陀的眼睛总是往下垂的,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他柔声问到,然后作出解答: “佛陀垂目,是慈眼视众生,体察世间悲苦。另一层意思是:佛陀的眼睛总是往下垂,...
仁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25869840.html
-
叹绝。
灵岩山寺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和弟子阿难、迦叶为香樟木雕,是清朝光绪年间的造像,佛像神态庄严,慈眼视众生,其慈若喜,面如满月,棱角清秀,服饰庄重,薄衣透体,如行云流水,疏密有致,动感逼人,...金身像,身高三米有余,四身合并而成,每一方有二百五十只手,手心皆一眼,象征菩萨观察四面八方,普救众生,此像构思奇巧,是木雕像珍品。
吴中区甪直保圣寺中残存的九尊罗汉,为唐开元年间,塑圣杨惠之造作,...
苏龙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8445292200.html
-
,那一定丑陋的。你想美丽,相貌圆满,那麽你见着人就撅起个嘴来,那一定不会圆满的。
你看那个菩萨,相貌都很圆满的,因为他见着人他都很高兴的,慈眼视众生,他用慈悲的眼睛看一切众生。所以我们若想不受丑陋的...
宣化上人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18325895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