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法的心理观

    作第七识解),是“思量”义。意的特殊含义,有二:一、意为身心交感的中枢:有情的身心自体,为六根的总和,除前五色根外,还有意根。意根与五根的关系,如‘中含’‘大拘絺罗经’说:“意为彼(五根)依”。五根是...摄取境界。‘中含’‘大拘絺罗经’说:“五根异行异境界,各各受(取)自境界,意为彼尽受境界” [P108] 。意根不但有他独特的(“别法处”)境界,还能承受五根所取的境界。五根如新闻的采访员,意根是编辑部...

    印顺法师

    |心理|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9/15221829595.html
  • 佛法的心理观

    思量」义。意的特殊含义,有二:一、意为身心交感的中枢:有情的身心自体,为六根的总和,除前五色根外,还有意根。意根与五根的关系,如『中含』『大拘絺罗经』说:「意为彼(五根)依」。五根是由四大所造成的清净...意根,也是不可能的。   意根与五根的关系,可从取境的作用而知。如眼根,像一架照相机,能摄取外境作资料,现为心相而生起眼识。意根是根,所以也能摄取境界。『中含』『大拘絺罗经』说:「五根异行异境界,...

    印顺导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3646766.html
  • 《中阿含经》导读

    梨子教化梵志陀然生梵天修四梵室法,即四无量心。 (8)《教化病经》,说有上信等十种得须陀洹法,此可治病。(9)《大拘絺罗经》,舍梨子问尊者大拘絺罗,因知不善、知不善根等得正见入正法事。(10)《象迹喻经...鞞摩那修经》,说无谄诳、随佛教化必得正法。(9)《法乐比丘尼经》,法乐比丘尼答毗舍佉问法。(10)《大拘絺罗经》,大拘絺罗答舍利弗问法。 〈例品第十八〉︰收十一经。(1)《一切智经》,佛为波斯...

    田光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2347171.html
  • 阿含经总论(1)

    大经”(Mahā-vedalla-sutta)之经,其汉译之同本,即“中阿含经”二一一之“大拘絺罗经”。此处之“大拘絺罗”者,系指素与舍利弗亲近之比丘摩诃拘絺罗(Mahākotthita);于“相应部...三)之“无明”等经。所差异者,“有明大经”与“大拘絺罗经”系附加上舍利弗所作分别之说明而成“中量”之经。   另一值得重视的事,即在这些经集中,属于弟子所说的经很多,稍加计算,至少也有二十余经。如“...

    增谷文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221555320.html
  • 佛与魔 (Mara and the Buddha)[心行法师]

    ----------------------在《相应部·六根相应·拘絺罗经》当中,我们可以找到这个用法。We find this usage in the Kotthita Sutta of the ...

    心行法师

    |english|buddha|buddhism|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92771812.html
  • 略谈灭尽定

    除了《中含阿经》(〈法乐比丘尼经〉、〈大拘絺罗经〉)、《大毗婆沙论》之外,比较周详的应属《俱舍论》了。以下列表简单介绍《俱舍论》中,无想定与灭尽定的迥异之处:(大正29?25上) ...罗经〉里都有谈到,今举〈法乐比丘尼经〉中所言如下:  复问:“尊者,若死若入灭尽正受有差别不”?答:“舍于寿暖,诸根败坏,身命分离,是名为死。灭尽定者身口意行灭,不舍寿命,不离于暖,诸根不坏,身命相属,...

    释印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3745245.html
  • 四谛顿、渐现观之初探(2)

    59〈大拘絺罗经〉说:“空、无相、无愿,此三法异义异文。”(大正1.792a)然于《杂阿含经》中,质多长者说:四种三昧(无所有、空、无相、无量心三昧),约空无我我所说,可说是同一的。《大智度论》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245315.html
  • 释尊时期的分教和阿含经的集成之研究

    24, p390a)和大说的经典,以及弟子间探讨甚深法义的经典,例如,《法乐比丘尼经》、《大拘絺罗经》等,《大毗婆沙论》说:   论议云何?谓诸经中,决判默说、大说等教。又如佛一时略说经已,便入静室...拘絺罗经》、《温泉林天经》、《释中禅室尊经》、《阿难说经》等编于《中阿含经》。   小结:由于十二分教中的【6】本事、【7】本生、【A】因缘和【B】譬喻的区分不易,所以在王舍城的第一结集时就不采用这种分...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647085.html
  • 阿含概说(2)

    ,依身体说,有暖气,有呼吸。依心理上说,则有识。即依寿、暖、识三,说为有情的寿命。中含大拘絺罗经说:「有几法生身死已,身弃冢间,如木无情;……有三法生身死已弃冢间,如木无情,云何为三?一者寿,二者暖,...

    东初老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3647205.html
  • 论初期佛教“识”之概念及其特点

    其中“依意生识”,再由“心”作综合、总集,可说是印顺法师对心意识三者间的观点。  首先是“意”,意根与五根的关系,以及五根具取境的作用,印顺法师引《中阿含.大拘絺罗经》说:“此五根异行、异境界。各各受自...

    林建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873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