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3篇,用时1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迈向觉醒心理学:佛教、心理学和个人灵性转化之道》导读

    紧缩状态,无我境界则是觉性的松弛状态。书的第四章“心性的游戏:空色不二”之中,指出心性有三种层次:1. 表层的概念心智,2. 中层的身心体悟,3. 深层的觉性。第五章“禅修和潜意识”和第六章“心理空间...内在转化的心灵工程有三大原则:1. 西方心理学属于地的原则,专讲自我结构的建立原理;2. 东方灵修传统属于天的原则,专讲如何放下自我的执著;3. 天地调和属于人的原则,专讲人类心性的觉醒与平衡之道。作者...

    李孟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30569709.html
  • 《壇經》的心性與佛性略探──兼論性覺與性寂

    須臾處處,攀捉枝條,放一取一。彼心、意、識亦復如是,種種變易,異生異滅。(T2, p82a)  所以,探討佛教的心性時,不可將這顆剎那生滅的心、意、識,執為「常、我、我所」。以上指出,一方面要掌握心性論...之道也。  2a又一切諸法〔善惡諸法乃至菩提心〕若無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2b而真常性有不遍之處。2c故吾說〔善惡諸法乃至菩提心〕常者,2d正是佛說真無常義。  此處指出,當人們只看到心性勝義...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4440228.html
  • 《坛经》的心性与佛性略探

    彼心、意、识亦复如是,种种变易,异生异灭。(T2, p82a)   所以,探讨佛教的心性时,不可将这颗剎那生灭的心、意、识,执为「常、我、我所」。以上指出,一方面要掌握心性论的「主角」是众生之心,这一...诸法乃至菩提心〕常者,2d正是佛说真无常义。   此处指出,当人们只看到心性胜义的常面时,惠能便指出心性世俗的无常面:   1a人们只看到佛性的胜义面是常;   1b还要看到佛性的世俗面善恶诸法...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80453014.html
  • 大乘佛典印禅心——评吴言生《禅宗思想渊源》

    如来藏,因为‘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而成了‘善不善因’。(《楞伽经》卷四)《起信论》从相用上指出心性随缘起染,被‘无明’所覆,所以才有生灭流转,烦恼妄念。《维摩经》认为世间一切长短、方圆、美丑、善恶等,...思想产儿的禅宗自然亦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结果。儒家心性论、道家本体论以及玄学内圣外王等思想对禅宗佛性论都有极大影响。  诚然,儒道二家思想对禅宗思想体系的形成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作为佛教宗派之一,禅宗...

    黄德昌.唐积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95839275.html
  • 杨岐方会禅法之探讨

    的《信心铭》、傅大士的《心王铭》及马祖道一语录中所倡导“即心即佛”的佛学思想,都有直接或间接地对“心是佛”的禅学思想,有力地给予说明。而禅宗所说的“心是佛”,重点突出“心”与“佛”的直接关系,指出心性...尽是灵山会上,受佛付嘱底人,何须自家退屈。还有记得底人么?尔且道:灵山末后一句,作么生道?如无,杨岐今日败阙。 上述说明三世诸佛及天下行者能出离三界,成就佛果,都能了达心性本空的道理。若能悟得此理,便与...

    圆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3049378.html
  • ‘不由经教’与‘由教悟宗’

    境界,而无有止境。《起信论》从本体上强调自性清净,同时从相用上又指出心性随缘起染,生灭流转。《楞伽经》指出,痴迷众生以欲望之茧,将自己牢固捆缚,执幻为真,轮回不休。《起信论》指出,众生心性本自清净,但...》,《大正藏》卷四八,347a。】。 临济辛辣地指出:‘有一般瞎秃子,向教乘中取意度商量,成于句义,如将屎块子口中含了却吐与别人,直是叵耐!’【《临济语录》卷十四,《大正藏》卷...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92739236.html
  • “不由经教”与“由教悟宗”

    一切境界,而无有止境。《起信论》从本体上强调自性清净,同时从相用上又指出心性随缘起染,生灭流转。《楞伽经》指出,痴迷众生以欲望之茧,将自己牢固捆缚,执幻为真,轮回不休。《起信论》指出,众生心性本自清净,...三十,《大正藏》卷五一,461a。】。 禅宗认为,“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魔家眷属,不是佛家弟子”【《第六门血脉论》,《大正藏》卷四八,347a。】。临济辛辣地指出:“有一般瞎秃子,向教乘...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1841882.html
  • 马祖道一禅法之探讨

    在中国的出现后,就有很多禅师也都有这方面的论述。而禅宗“即心即佛”,重点在突出“心”与“佛”的直接关系,指出心性与佛性的平等。...不要执著有一个实在的心存在。他指出“于心所生即名为色,知色空故生即不生”,可见道一不仅要人们明确“自心是佛”,并且要求行者深达了悟色心皆空的道理。强调&...

    向学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03361454.html
  • 原始怙主龙多丹比尼玛传·如意宝鬘

    佐钦寺学法和传法。自己留在噶陀寺传法。   有一次喇嘛索甲对大师说:“我虽然对一些弟子做过指点心性,但未能指出心的本性。其为何故?”龙多大师说:“因为你还未得到上师的开许,今天我就开许你指点心性,此后你就能够指出心性。”从此以后,喇嘛索甲的弟子中出现很多证悟自心之人。   龙多大师做了七次家产布施,每次布施,不留一文,一生过着遁世者的生活。大师在七十岁时,彻底达到法界穷尽相,当时弟子对他说:“请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023085478.html
  • 《起信论》与禅宗思想

    清净,同时从相用上又指出心性随缘起染,生灭流转,这就是一心二门的心生灭门。《起信论》用阿梨耶识即阿赖耶识来表示这种生灭:“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梨耶识...都序》卷1依一心二门,心性既有清净恒常的一面,又有随缘起染的一面。只看到其清净的一面,而忽略了离染修行,就会认妄心为真心,以贼为子,认奴作郎,形成弊端。禅宗指出,本性清明,具足万德,由于染净二缘,而生...

    吴言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3546913.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