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262篇,用时1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赵朴初答:这种说法,只能说明我们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并不能说明唯识的道理,因为照唯识家的说法,也必须先有外界事物才有相分,有了相分,才有见分,话说,仍然是根境相合才有识的发生,根与境都是离开识而存在的,倒是识不能离开根境而存在。

      赵朴初答:唯识家主张六识之外,还有两个识--第七末那识(mana)和第八阿赖耶识(qlaya)。末那意译为"意",是第六意识所依之根,它有一个单纯的作用,就是恒常不断地执持"我"的思想。由于...

    赵朴初

    |佛教常识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6594410802.html
  • 徐恒志答:佛法最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问:佛法最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徐恒志答:佛法最主要的内容,在于教导人们息下生灭妄心,体悟本来不生不灭、无实无虚的真心,——常住真心。话说,是要人们找回失落已久的本心,一一明心见性。

    徐恒志

    |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004611302.html
  • 赵朴初答:请再讲一讲大乘佛教的其他特点。

      赵朴初答:其次是根据缘起的道理而说法性空。这就是说,一切法既是因缘和合而起,所以都没有实体;话说,一切法都只是因缘和合的现象,在现象上找不到作为主宰的本体。前面所说的"诸法无我"是指人的"我",现在进一步说法的"我"也没有。前面是破"人我执",说"人空";现在是破"法我执&

    赵朴初

    佛教常识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21471410709.html
  • 如本法师答:请问佛法和生活之间,是否有关连?如何将佛法应用在生活上?

      如本法师答:佛法的生活并没有离开人世间的生活,只是于人世间的生活从中觉悟而已!若离开人世间的生活,另外寻找佛法的生活,欲得证菩提(梵语bodhi),终无是处。   话说:生活觉悟,生活即佛法;佛法不能觉悟,佛法即是世间法。佛法与生活是一体的,仅是迷悟差别,佛门弟子,若不能正见如此,将佛法归佛法,生活归生活,这么一来,修行穷劫,始终无法与佛道相应,沾不到佛法的边缘,岂不悲哉!   历代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535812224.html
  • 如本法师答:我们常说菩萨,而菩萨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如本法师答:菩萨是印度梵语,是菩提萨埵(Bodhisattva)的简称,华译为觉有情,就是觉悟的有情,话说,就是上求佛道与下化众生的圣者。   菩萨是因,佛为果,菩萨要到成佛的阶段,必须广修六度万行,行中道顿破无明,因而自度度人,自利利他,实践难忍能忍,难行能行之道,究竟圆证佛道。   具足菩萨的条件,必须发过菩提心,发菩提心是名菩萨,若没有发菩提心者,不能堪称菩萨,菩萨之所以为菩萨...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224612176.html
  • 如本法师答:佛教对“正见”的看法如何?

      如本法师答:正见(梵语samyag-disti)是通于世间与出世间的一把慧剑,正见的含义就是:对宇宙万法,乃至人事物给予正确的认知,了知它的真相,不至于偏差错谬,是名正见。 话说:对世间之法与出世间法,乃至中道胜义谛、因果、事理、三十七道品(梵语bodhipaksika)、六度、三法印、如来一代圣教,皆能信受理解,并作为自己的见地,为八正道(梵语ariya-magga)之一,八正道以正见...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3333712238.html
  • 如本法师答:佛教佛门有“清净不用扫,空门不用观”,其意境如何?

      如本法师答:这是站在解脱的果地而言,自性若清净,则无染垢之尘,既无染垢之尘,何用扫尘之举;空性(梵语sunyata)已达彼岸,若起观照,岂非落入能所之弊。   话说,成佛就已圆满清净,清净何用扫,起了扫相,又是多此一举;已居圣位,圣位无修相,何以故?己究竟登彼岸,是故不用观。   四十二章经云:“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392112298.html
  • 如本法师答:为何菩萨的净土在众生?

    ,皆与众生息息相关,若离开众生,一切的信愿、慈悲、智慧亦不可得,众生是菩萨的增上缘,众生是菩萨的一面好镜子,众生的是非、善恶、好坏,一切因果,都与菩萨有直接间接之关系,话说,若无众生,菩萨名不可得...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7265312613.html
  • 赵朴初答:佛经中有两句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什么意思?

      赵朴初答:这就是说一切法"缘起性空"。"色",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中的色,是指物质。任何物质现象都是缘起,它有相状,它有功用,但是它的相状和功用里面没有常恒不变的指挥它的主宰,所以说是空。所谓空,不是指的色外空(物体之外的空),也不是指的色后空(物体灭了之后的空),话说,并不是离开色而另外有一个空,而是"当体即空"。...

    赵朴初

    佛教常识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21473910710.html
  • 如本法师答:宇宙的存在,佛教的看法如何?

      如本法师答:佛教讲缘起论,不是创造论,更不是神权论者。世法与出世法皆不离缘起,缘起法就是佛法,佛法就是缘起法,离开缘起法并无佛法,如来一代圣教,总说缘起法。   宇宙的存在也不例外,也是缘起的。宇宙所成,乃六道众生广造一切善恶之业,所累积之果报;话说,宇宙之所成不离六道众生之共业,离六道众生之共业即无宇宙,离宇宙并无六道众生之共业,宇宙与六道之共业,不一不异。   六道众生善恶之共业...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353512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