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问高僧”,真的是哲人其萎,其言犹存。
我听萧万长先生说过,他碰到了难事,日思夜想,坐卧不宁,就去请教圣严,获“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12字箴言,于是念着、想着,照着去办,心放下了,事...要用时间来化解。如果是无法避免的倒霉事,能处理当然好;不能处理,去面对它、接受它,也就等于是处理。任何事情发生以后,你处理了,就把它给放下。 ”
果然言简意赅。我请圣严将这12字箴言写成条幅送我...
叶小文
|圣严|人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3/12015536056.html
-
因应得当,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如何避免忧郁、走出恐慌呢?我提供四句秘诀——“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也就是说,当问题发生、状况出现时,不能逃避,不能视而不见,要积极运用我们的资源与智慧来处理。如此,原本遇到不好的状况,就有可能变好;在尽力处理过后,不论结果如何,都不要老是挂在心上,要能够放下它,而且凡事尽心尽力就好,不必要求自己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压力其实都是自己给的。...
圣严法师开示
|心理|健康|圣严|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4/0550578920.html
-
门肃法师答:能,只要你自己有静下来的意愿,就可以让自己平静、平和。生活中的琐事其实可以用来磨练自己的耐力,也可以利用这些琐事来培养自己的宽容。只要愿意把自己的心胸打开,你就不会烦躁了。顺也一天,逆也一天,与其遇事急躁,不如坦然接受。“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常常想佛的忍辱行、慈悲行,提醒自己向佛学习慈悲、忍辱,方能波罗蜜。遇到琐事烦躁先控制情绪,提起念头...
门肃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93277908.html
-
处理之后就可以放下它了,让一切都成为过去,不必沾沾自喜,不用耿耿于怀;这就是我常讲的“四它”哲学。其实只要拥有“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的智慧心,就能够在顺境及逆境中游刃有余,自由自在地向前看、向前行了。
我经常是以这种方法来帮助人,因为我也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虽然我经常遇到失败,但也好像经常是成功的,...
圣严法师
圣严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6/1605139755.html
-
问:法师常劝人遇到困境时,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其中最难的是“放下”,大部分人一旦忧虑,就是时时担心,如何才能做到“处理后就心无牵挂”呢?
答:放下,需要智慧。没有智慧,...回来参加共修。
事情发生了,有智慧的作法是看清情势,出门尽可能不带贵重的东西,手提包也不要贵气的。采取了必要的改变和处置,能预防的都做了,就是处理了,就应该要克服恐惧,要放下。
“放下它”,...
圣严法师开示
|放下|自在|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2/23004919482.html
-
烦恼的根本之道。真要断烦恼,是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而不是逃避它。
有一位诗人说:“如果生命只是一杯清水,我宁可它是一杯苦酒。”这种想法以佛法的立场来看,是相当消极悲观的。
...
许多人自以为懂得佛法,就拿著一知半解的常识,任意理解佛法。我最近就听到一种很奇怪的说法,说:“佛法教人‘断念’,遇到烦恼的时候,丢开它,不去想,烦恼就没有了。”
其实佛法里根...
玥
|无念|般若|智慧|中观|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12/1202084901.html
-
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而不是逃避它。 有一位诗人说:“如果生命只是一杯清水,我宁可它是一杯苦酒。”这种想法以佛法的立场来看,是相当消极悲观的。 很多人以为佛法是一种遁世的思想,跟魏晋...许多人自以为懂得佛法,就拿著一知半解的常识,任意理解佛法。我最近就听到一种很奇怪的说法,说:“佛法教人‘断念’,遇到烦恼的时候,丢开它,不去想,烦恼就没有了。” 其实佛法里根本没有“断念”这个名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61240491.html
-
我们的良善会看顾我们,也就是说,我们的心,不再受到外在因缘所干扰,它能自动的放下事物,也能主动要修习佛法。各位相信的是什么?如果是错的,放下它,这便是佛法守护心所带来的影响,而不是得自於你供奉五到七种...除去种种的迷信,将这些供奉都扫除乾净,然后安置一尊庄严的佛像,将他安置在那,这对各位会比较有益。
之后各位会发现,真正看顾我们的,是自己的心,它明白这些种种都是不正确的,并了解遵循出家人的指导与建议是...
阿姜 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3544928.html
-
不遗余力,除了最新近的「心六伦」外,过去也曾提出过诸如「你可以不自杀」等等各类净化人心之呼吁,甚至其过去所呼吁过的「面对它、解决它、放下它」也成为社会各层次结构写作时经常引用的名言锦句。 圣严法师之...
夏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0873980.html
-
隐士,在古代,是受人尊敬的,因为,他们能够身心脱离开世俗的绊锁,摆脱似是而非的生活,而试图触摸着,真正的生命。
其实,隐,就是修行,在人生中,认识自己周围,哪些是可以放下的假象,然后,就欣然的放下它。
在隐士中,有小中大之说,那天听到了,就忍俊一笑。
所谓小隐,也可以说是修行的开始,认识到尘世的不实,每一天的日子,都是在身不由己中挣扎着,急需要摆脱和出离,这是一个可喜的开端。
然后,我们...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11875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