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在中国文化重建中的共性与不共性 ——读太虚《文化人与阿赖耶识》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王雷泉 一、太虚人生佛教思想的哲学基础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 人圆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这首...证之境界,故普通哲学又难与此《真实义》同日 而语。 三、以“不共”行为“转”人类之共业 《文化人与阿赖耶识》,是太虚大师1929年10月10日在汉口文化学院的通俗演讲。太虚认为,全宇宙的一切有情...
王雷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10862958.html
-
文化和生活环境。
太虚1929年在《文化人与阿赖耶识》演讲中认为,每个人的阿赖耶识与全人类所造之共业紧密相连,由此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扩展,构成“文化的人”的历史和社会之两重意义。教育的意义,在于... 佛教大学与佛教文化人
王雷泉
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对于佛教教育,若从笔者1985年调研中国佛学院、闽南佛学院、福建佛学院等处,撰写《从僧伽教育看中国佛教的...
王雷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352181781.html
-
”。所谓共业,就是社会群体所造就行为的共同结果,由此形成我们既定的文化和生活环境。
太虚1929年在《文化人与阿赖耶识》演讲中认为,每个人的阿赖耶识与全人类所造之共业紧密相连,由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共业,可以在新生旧灭的“转”中得到改变,从而使大乘菩萨成熟众生、庄严国土的事业成为可能,此所谓佛道无上、法门无量。
(五)佛教文化人把“心安”建立在“理得”的基础上,只有把心定位在与佛菩萨等流...
王雷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430383390.html
-
、华严宗、律宗等宗派的关系,对佛学学术史研究有重大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太虚的融贯思想还体现在唯识学与时代思潮和西学的融会贯通上,如根据阿赖耶识论及文化人的教育思潮(21),把唯识学与近代科学思想进行...佛学精品》314页,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又见《太虚大师全书》第54册。 (20)见太虚:《建设现代中国佛教谈》,《太虚集》第331—332页。 (21)见太虚:《文化人与阿赖耶识》...
李广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33941766.html
-
文化作了如下定义:“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所谓共业,就是社会群体所造就行为的共同结果,由此形成我们既定的文化和生活环境。 太虚1929年在《文化人与阿赖耶识》演讲中认为,每个人的阿赖耶识与全人类所造之共业紧密相连,由此在时问和空间上延伸扩展,构成“文化的人”的历史和社会之两重意义。教育的意义,在于造就庄严完美的文化人,这些人必须具有在时间上继承以往文化,在空间上吸取异域...
王雷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21870905.html
-
十日,国庆,大师于汉口文化学院,讲“文化人与阿赖耶识”,斯继唐记(论)。大师回武院,住一星期。时院中驻兵未去,未能积极进行。为研究员讲大乘 宗地图(海十、十“佛教史料”;法舫“大乘宗地图释后序...二十二日,大师设茶会,答谢中外友人之盛意,致告别辞(寰游记)。二十三日,大师偕马古烈、陈济博,自巴黎抵英之伦敦(寰游记)。按:陈济博追记“与罗素先生之谈话”,时日迟寰游记一日,今依记。二十五日,大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5741929.html
-
形成、从现行果到种子因、从现象差别到生命差别、从染唯识界到净唯识界的讲授法。《文化人与阿赖耶识》一文则从社会教育的角度,把人们引向唯识学。慈航的《唯识学ABC》、默如的《唯识学概要》、黄忏华的《唯识学的...研究方法轻易否定佛祖经论,强调佛法的智慧未必从考据中得来,要靠理论和实践去验证。 此外,对唯识学方面的不少重要问题,如空有二宗的关系、如来藏与阿赖耶识的关系、真如是否为疏所缘缘、“转依”的真义等,...
佛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2843066.html
-
学》、《新物理学与唯识论》、《宗用论》及《文化人与阿赖耶识》等。 至此不难看出,在义理诠释方面,太虚大师既立足於佛教本位,坚持自己融会贯通、八宗平等的佛学研究宗旨,同时又从适时弘法的角度出发,针对近...试论印光大师与太虚大师之思想差异——以近代佛教面临之困境及其改革发展为背景 周军(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博士生) 提要:本文以近代佛教面临之种种困境及佛教界奋起之改革和发展为背景,从理论诠释方便化、...
周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93267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