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6篇,用时8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哲学对的批判

      摘自巫白慧著《论印度哲学中的“》  原载《东方文化》集刊,第2集,商务印书馆,1997年  是佛教哲学家在概括当时为数众多的哲学观点后提出来的。佛教哲学家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实质上一样。说得确切点,由于自身世界观的局限,佛教哲学对外道邪见,包括的批判,是无法在哲学上做到彻底合理,令人信服。  ⑴玄奘译《俱舍论》  ⑵玄奘译《百法明门论》  ⑶玄奘译《俱舍论》  ⑷...

    巫白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5344506.html
  • 智者修心不修身 愚者修身不休心

    最细的过失;   虽然到无上的悉地,绝不除对众生的慈悲心;   已知轮回和涅槃无分别,也要在僻静处精进而修;   保护这种解,一定要清除邪见()和执著。   一自然放下,...不起世间八法的分别心,念诵、观想、发四个无量心、习定、回向。   莲花生大士说:“智者修心不修身,愚者修身不修心”。   必须要具备觉悟之,远离污染之,远离实执而修,不堕边见。修习空有无别...

    第四世多智钦·仁增丹比尼玛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592778949.html
  • 对佛教振兴之展望

    宿命论、神意论及等。因果说以简明的思维方式,严密的推论逻辑,很容易被众人接受。为使人们对自己行为的合理性做出判断,佛教大力宣扬如五戒、十善、慈悲、报恩,乃至大乘菩萨救拔众苦,甘于投身地狱的精神...通过对外界事物的客观认识和自我内心的主观思考,彻底证悟生命本质,从而了脱生死,达到、乐、我、净的境界。这一切都是通过实践和反省才能参悟到,更显得可靠,并且佛教不光要求自度,更希望能让众生都从痛苦烦恼中...

    璞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0744403.html
  • 空有宗根本之考究

    否?,为佛所诃,不可将之法加入佛教中。其不知空有,犹如八两半斤,无差别也。边见,空有亦边见也。假使佛教以有为宗,绝不再以空为宗,如以为宗,绝不再以为宗。...不但般若具足第一义谛,凡是大乘经典,无不具足第一义谛,否则不得名为大乘经故。如学唯识,识变一切法,一切法皆是识性,有何不具足?而欲更学般若以助成耶?但学法相,色不离识,遍计无,依圆有,则在有无边法中...

    守培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02454270.html
  • 禅公案评说----评南阳慧忠国师禅法(十一至十二)

    之处,亦见有说此阴灭彼阴生,身有代谢,而‘神性不灭’之文,那得尽拨同外交?”  师曰:“汝学出世无上正真之道为世间生死见耶?汝不见肇公云,谈真则逆俗,顺俗则违真,违真故迷性而莫返,逆俗故...各自修自得,未他食我饱。”  曰:“有知识示学人,但自识性了无常时,抛却壳漏子一边,着灵台智性迥然而去,名为解脱。此复若为?”  师曰:“前已说了,犹是乘外道之量。乘厌离生万,欣乐涅槃。外道亦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2265962.html
  • 参禅指月

    ,须切实参究,不可草草,落在。至若禅门之禅定,《六祖坛经》、诸祖语录,言之甚众,文繁不引,且录南泉语,以殿其后。   据说十地菩萨,住首楞严三昧,得诸佛秘密法藏,自然得一切禅定解脱,禅通妙用...参禅法门,不同禅定,亦不离禅定,其中关系(禅宗与禅定,参话头各节),已略言之矣。今复画蛇添足,且作落草之谈。夫参禅者,首当发心。且须知直趋无上菩提,应非小福德因缘可办,由人天乘而至大乘,五乘道所...

    南怀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41842489.html
  • 金刚般若经略谈

    、佛、众生三法上,远离,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心。此破断见之文,从「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作是念」起,至「是故说不受福德」止,是也。   前从「须菩提,于...名第一波罗蜜」止,是也。   已上护念、付嘱,总是护念菩提心,不住如来福慧相;下护念菩提心,不住众生相。从「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起,至「如人有目,日光明照,种种...

    明 观衡  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0043242.html
  • 佛教泛论(十八)

    而起;边见是依身见而起,因此只对苦谛而起,对其他三谛同样不起;戒禁取是非因计因、非道计道,是对迷果的苦谛而起,但是集谛、灭谛是迷之因,悟之果,因此不对此谛而起,非道计道的戒禁取是对道谛而起,戒禁取是对苦谛、道谛而起。故苦谛之下,十惑全起;而集谛与灭谛起除去身见、边见、戒禁取等三的七惑;道谛之下,起除去身见、边见等的八惑。 是十惑,见集断及见灭断是七惑,见道断是八惑。 ...

    宇井伯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747087.html
  • 虚云大师与七塔寺

    此时此刻在柱杖头,放光动地,宣说《大佛顶首楞严经》,即今诸仁者还见闻么?若道有有闻,未离常情。若道不见不闻,又成断灭。且道如何出此去?若会得此事,随缘度日,任运逍遥。若其不然,借柱杖子通个消息。门前七塔,元是楞严。千手观音,全身佛顶。三圣妙相,岂离密因。正恁么时作恁么生?若道有,楞严佛顶密因,是何相貌?若道无,七塔观音三圣,俱在目前,将恁么出得有无去?会得即今讲经期,主伴交参,尽是修证...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4051475.html
  • 《涅槃经》与禅宗思想(2)

    。如步屈虫要因前脚得移后足,修断者亦复如是。”卷8,是外道偏见。外道的各种恶见虽有多种,总起来看皆不出种,因此佛教主张远离。禅宗也力倡剿绝断,所谓“修行恐落断坑”《证道歌》...短长。寂然无生亦无灭,非白非黑非青黄。《善慧录》卷3   对的破除,使禅者获得如下的禅悟体验:   1超越修证。“‘既无佛可成,和尚还得佛用否?’师曰:‘心尚自无,用从何有。’曰:‘茫然都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1752651.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