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净空法师谈四念处

    :(1)种子不净,父精母血作为自己根身的种子。(2)住处不净,住母胎时多有不净。(3)自体不净,身体为四大假合所成。(4)外相不净,九孔流溢。(5)究竟不净,死后数小时即变坏。知自身种种不净,实无可留恋,即不会执著。或谓有此身可作修行的工具,所谓借假修真;请不要误会,此“假”字非指身体而言,系指佛法而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其实身体用不着担心,有一定之业报,只有多作善事,在修持上用功夫,才能保持...

    净空法师

    |四念处|止观|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2/08223233495.html
  • 出世之教与治世之道——试论儒佛的根本分际

    根本思想特别是对人性的理解。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现实社会无可留恋,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自身,在于人与生俱来的弱点和本性。佛教将人生之苦具体分为八种,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佛教贬低人性、指出人的种种弱点是有自己的目的的,其目的是让人们认清自身的缺点,了知人身的无可爱乐,从而消除人对色身的贪欲,破除人的我慢自大,使人不再对现实世界产生留恋,厌弃世俗生活,出家修道。...

    徐文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4340769.html
  • 净空法师谈止观与念佛止观

    四大假合所成。(4)外相不净,九孔流溢。(5)究竟不净,死后数小时即变坏。知自身种种不净,实无可留恋,即不会执著。或谓有此身可作修行的工具,所谓借假修真;请不要误会,此“假”字非指身体而言,系指佛法...的榜样,每个位置均不留恋。从今以后,一切是非人我都看淡一点,绝不执著,学吃亏、学忍让。假如真能与空寂相应,无人无我,谁受生死,当下即得解脱。此境界如能转得过来,歇即菩提。   △ 修净土不能离开般若...

    净空法师

    |念佛|止观|净空法师|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3/1549268463.html
  • 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的佛学经世思想

    可得”(19),所以人一生数十年间,至幻无常,无可留恋无可宝贵。“死者死吾体魄中之铁若余金类、木类、炭水粉、糖盐水若余杂质气质而已,而吾自有不死者存,曰灵魂。既常有不死者存,则死吾奚畏?”(20)谭嗣...

    陈立忠/胡维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2142279.html
  • 往生与临终关怀——佛教净土宗的生命伦理观

    厌世主义倾向,但这又恰恰表明了净土宗在“了死”方面的理论优势。净土宗十分重视对信仰者生死观的教育,目的是使人明了此世恶苦,无可留恋之处,死是对此世苦难的超越,生命将在西方极乐世界获得新生。这种生死观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将此岸世界与彼岸极乐世界作苦乐鲜明的对比来实现的。如前所述,净土宗一方面认为现世是五浊恶世、末法时期,这个世界苦多乐少、恶多善少,还有五恶五痛五烧,因此,这样的世界是不足以值得留恋的,对...

    张有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53660561.html
  • 净空法师法语类编(一)[刘承符居士辑]

    )究竟不净,死后数小时即变坏。知自身种种不净,实无可留恋,即不会执著。或谓有此身可作修行的工具,所谓借假修真;请不要误会,此“假”字非指身体而言,系指佛法而言,差之毫厘,...

    净空法师

    菩萨行|净空|修行|六度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4/0000006631.html
  • 徐文明著:王安石与佛禅(六)

    《楞严经》,从中悟到诸缘如梦、不可执著之理,是身是幻,亲情亦然,世间一切,皆无可留恋,只有佛法殊妙、佛土清净,如妙莲花,常开不衰,清香永在,妙色宛然。看来晚年的王安石已经把全部的希望和兴趣都集中到佛教...   孜孜矻矻。向无明里、强作窠窟。浮名浮利何济,堪留恋处,轮回仓猝。幸有明空妙觉,可弹指超出。缘底事、抛了全潮,认一浮沤作瀛渤。本源自性天真佛。祗些些、妄想中埋没。贪他眼花阳艳,谁信这、本来无物。...

    徐文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4741919.html
  • 佛教《三字经》略解之佛教缘起篇

    但一切无常,乐非常乐,究竟是苦;生死烦恼,苦海茫茫,这个世界自是无可留恋,必须尽快地与之脱离,求生到佛国净土,方能永断烦恼痛苦,所以叫出离。  夜逾城,人不知。  [夜逾城]:据载,净饭王得知悉达多...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0560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