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95篇,用时18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无常为入法之门的深刻道理

      把“无常”列为入法之门即入法第一观门,也有它深刻的道理。   “无常”是包括物质和精神的一切存在的一个普遍规律。   “无常”分宏观和微观(佛教称“粗分”和“细分”)。   宏观...,由死亡的威胁而放弃贪心、怨恨和一切无价值的活动,由死亡的危机感迫使改变思想行为,进入善道。   由死亡引起的做事的紧迫感,使人们珍惜时间,争取向选定目标快速前进。这就是佛法将无常视为入法之门的...

    多识·洛桑图丹琼排

    |无常|无常|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9/1001565554.html
  • 无常

    无常  /张慈田  无常(anicca),是变动不居,没有恒常、不变化、不坏灭的意思。在阿含经中,经常出现鼓励观察自身五蕴无常,由观察而实现解脱的经文,如说:“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杂阿含第1经)在每一蕴整体的或局部的观察,而体悟...

    张慈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4551738.html
  • 佛教无常浅析

      佛教无常浅析   无常,虽然最初是佛学上的概念,但后来渐渐“通俗化”为人们对人生的一种描述与慨叹。的确,世事迁流,人生迅速,差不多是每个稍具反思能力的人都能认识得到的现象。那些善思的哲人、...这几种),正如分析中指出的,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但从根本上来说,都无法从无常带给人的不自由中解放出来,因此就永远会有种漂泊之苦。  作为“无常”概念滥觞的佛家,当然也是对这种人生现象的 察总结而提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1250454.html
  • 净心法要 插图版

    “法要”,是指此法(具体指多体观、无常、苦、无我四法。)归摄了诸多经藏法义的扼要,如同颂文所说,善修此法等同如理修习十亿经藏的扼要。 “别别观修”,即对这四法从各种不同的侧面进行观察修习。 “轮”是比喻观察修如车轮般不断转动。 我们的第六意识一次只能缘一种所缘境,因此观想不净、无常、痛苦、无我时,也是...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净心|多体观|无常|苦|无我|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1/09380919978.html
  • 世事无常—佛教的无常

    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所以任何现象,它的性质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生灭的。这就是十一义中“性无常义”和“刹那灭义”。佛经中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就是这个意思。“诸行”,就是指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行”是迁流变动的意思,一切现象都是迁流变动的,所以叫做“行”。这个字的本身就包含了无常的意义。“生灭”二字,实际上包括着生、异、灭”三字或“生、住...

    赵朴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03354278.html
  • 无常:聪明的一休伏住烦恼的秘诀

    东西也是无常的,因缘聚了就有,因缘散了就坏。”   一休说:“这样的话,我们心爱的东西坏了,我们是不是也不该伤心呢?”   师父说:“对呀!自己心爱的东西,因缘散了就没有了,伤心有什么用呢?时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这个故事显示了如理作意和心态的关系,证明作意无常确实能伏住烦恼。   一休的师父见到心爱的瓷器打碎了,不仅不生气,反而一笑了之,推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他的心正缘在无常上。...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烦恼|无常|对治|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5/21224377104.html
  • 妙莲法师答:如何看破世事提起道心?

      妙莲法师答:要修无常。人总不能活一千岁,终归是要死的;既然都会死,现在何不为死后的归宿好好作准备?无常观若生不起来,到加护病房看看,甚至到太平间看看!那不只在‘说’法,而是在‘演’法——演无常法给你看。你总不会一点警觉心都没有吧!

    妙莲法师

    解惑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5084911911.html
  • 如本法师答:修行一定要断淫欲,但如何方便为疏导?

    如本法师答:淫欲是与生俱来就有的,非一旦一夕就能净化断除,必须尽非常的用功,才能达非常的成果,疏导的法门极多,举例不完,说之不尽,今就以佛法常提的几项,作为仁者所参究:不净观、骷髅、父母兄弟姊妹、淫欲无常、淫欲空性观、淫欲当下涅槃、淫欲不生不灭,这些法门因人而异,根机不同,用法则不同,契机则宜。 修行一定要达成断淫欲的阶段,若不断淫欲,必落魔道,始终无法圆满佛道的。 楞严经云:&...

    如本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16131094760.html
  • 赵朴初答:什么是菩萨行?

    智慧花果。"又说,"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所以,只有利他才能自利,这就是菩萨以救度众生为自救的辩证目的,这就是佛教无常的世界观和菩萨行的...   赵朴初答:菩萨行总的来说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以救度众生为己任的。修学菩萨行的人不仅要发愿救度一切众生,还要观察、认识世间一切都是无常无我的,要认识到整个世间,主要是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种不断...

    赵朴初

    赵朴初|佛教常识问答|佛教初级知识|佛法问答|智慧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8004210886.html
  • 什么是菩萨行?

    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又说,“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所以,只有利他才能自利,这就是菩萨以救度众生为自救的辩证目的,这就是佛教无常的世界观和菩萨行的人生观的具体... 什么是菩萨行?——赵朴初 菩萨行总的来说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以救度众生为己任的。修学菩萨行的人不仅要发愿救度一切众生,还要观察、认识世间一切都是无常无我的,要认识到整个世间,主要是...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62575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