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无我与空

    佛教无我说最具代表性者,是《无我相经》。这是佛最初的说法─对五比丘[240]说四谛八正道(《转法轮经》),他们由此转法轮而理解世界人生的真相,得法眼净(见道)之后,佛又为他们说有关五蕴的经典。这部经是...这种自在力,所以色并不是我,而是无我。同样地,也可论证五蕴全体皆是无我。在汉译《杂阿含》中,也有经典是用同样的方式来说明眼耳鼻舌身意六内处无我。9  从以上的五蕴及六处的《无我相经》,可知我是指自在者...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348002.html
  • 原始佛教的特质(1)

    可以说是对智慧低劣的人,由世俗的立场所解析的无我说。   二说:无我相经是解说五蕴为无我的经典。根据传统的说法,谓.释尊对最初之弟子五比丘的最初之说法(初转法轮),是四谛八正道之教说,五人因对佛教正确之世界观、人生观,作理论上的理解,而得清净法眼(对真理之智慧眼),故释尊更为五比丘说法,其所说的即是解说五蕴之无常、苦、无我无我相经。五比丘闻此说法,乃依坐禅如法观察、思惟五蕴之无常、苦、无我,遂...

    水野弘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4846950.html
  • 道非道智见清净

    teparivattadhamma desana ),如在《无我相经》(Anatta Lakkhana Sutta)里教导﹕Yam kibci rupam atitanagatapaccuppannam…。五取蕴(即色蕴、受蕴...vitthararuci )  佛陀以种种方法教示,是为了拔度这三种有情。  一、佛陀以五蕴法教观禅(如《无我相经》),以拔度以下的有情﹕(1)对名法愚痴的无色疑者。(2)利根者。(3)喜简约者。  二、佛陀以十二...

    帕奥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285573626.html
  • 帕奥禅师答:阿罗汉是自了汉吗?

    有一个非常要紧的重点我们必须谨记在心,那就是:阿罗汉弘扬佛法与延续佛法。这就是为什么在佛陀般涅槃后二千五百多年的今天,我们还能听闻与修行佛法的原因。关于这点,我想再稍加解释: 最初的五比丘听闻《无我相经》而证得阿罗汉果之后,耶舍与他的五十四位朋友也先后地出家,然后证得阿罗汉果。于是包括佛陀在内,世间有了六十一位阿罗汉。当时佛陀嘱咐他们要四处游方,弘扬佛法。佛陀说: 「诸比丘,我解脱了人、天的...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阿罗汉自了汉

    http://www.fjdh.cn/fjask/2009/08/08562489810.html
  • 〈问与答〉(班迪达禅修中心)by Hla Myint Kyaw

    本书援引诸多经典,来支持此种说法,其中也包含了为人所熟知的《无我相经》(Anattalakkha?asutta)。   从一位持三藏法师的口中听到这些话,触动了我的身心,彷佛正在观看一场激烈的...也就是,「走时,了知在走」等等。精勤不间断地观照,禅修者可了知名色是苦、无常、无我。亲证此事之後,他了解到:现在如此,过去、未来也是如此;自己如此,别人也是如此。禅修者不可只因《无我相经》开示这些深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5449294.html
  • 帕奥禅师答:怎样布施才能获得好福报?怎样持戒才能不受地狱恶道烧烤,享有大功德?

    他们都证得须陀洹果之后,佛陀为他们开示《无我相经》,单纯只教导观禅,没有谈到戒与定。对于持戒已达到清净,但是定力还不够强的比丘,佛陀就从禅定的修行方法开始教起,《小空经》就是一个例子。在《小空经》里,...、瞋、痴,或者当双方都在为了灭除贪、瞋、痴而精进修行。这种布施也可以算是最崇高的。这种情况乃是布施者在行布施时修行观禅,观照自己的名色法、接受者的名色法及布施品的究竟色法都是无常、苦、无我的;他还必须...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怎样布施

    http://www.fjdh.cn/fjask/2009/08/16371389527.html
  • 以四部阿含经为主综论原始佛教之我与无我(1)

    `Baranasi` 城.仙人堕处.鹿野苑;对憍陈如(`Kondanna`) 等五比丘初转法轮──于四圣谛三转十二行相──待五比丘都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之后;随即开示无我相经 (Anatta-... pp.13~14;《本生经近因缘谭》J i.pp.81~82命名为《无我相经》。  (注 2) 增.42-3经,大2-749上(增一阿含经第42品第3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册749页上栏之省略,以下...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945916.html
  • 以四部阿含经为主综论原始佛教之我与无我(2)

    “一毛为百分,射一分甚难;观一一苦阴非我难亦然。” (注 1) 佛陀在此明白地说出观一一阴无我甚难得;亦是指示当观察一一阴非我。释尊第一次开示《无我相经》时,即就一一阴进行观察无我。(注 2)  凡夫...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是我、异我、相在不?”比丘白佛︰“不也。世尊!”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说。(注 5)本经及南传《无我相经》是释尊于 `Baranasi` 鹿野苑为五比丘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045917.html
  • 佛陀所驳斥的“自我”

    自我”?  佛陀所否定的“自我”( atta 或 atman )这个名词,其字面上的意义, 主要是从“无我”( anatta )一词的涵意中了解的。 譬如, 在《无我相经》( Anatta ...这个“自我”,这种说法导致愈来愈倾向于将涅槃当成是“自我”。他们忘了涅槃不受任何人的掌控,无论人们多么想得到它,却都从来没有得到它,因为它是超越人们的欲求。   对照《无我相经》的教义,我们会发现把涅槃...

    佛使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947094.html
  • 原始佛教的心

    存在,没有外道所说的固定不变的实体主体之故。   例如,就五蕴来说,如《无我相经》[5]所说,观察色、受、想、行、识五蕴任何一法皆是无常、苦、无我。同样地,就十二处、十八界来说,六根(内六处)、六境(外...唯有远离欲乐与苦行二边的中道,才能达成理想;其次为说四谛,令得法眼,引导他们在理论上了解四谛的道理,而得初步的证悟(初果);进一步又为五比丘说《无我相经》,令观察五蕴的无常、苦、无我;五比丘藉由五蕴的...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748010.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