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心与无所住心 - 魏明德 - 每个宗教都是在各自特有的环境下诞生,茁壮。当它脱离原有的环境,将无法避免改变其特殊的觉悟表达方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环境下壮大的宗教相互接触,却缺乏沟通的...《神操》的“平心”和《金刚经》的“无所住心”。从对比当中,我们希望就推展不同宗教对话的方式,寻得若干结论。 II “原则与基础”这篇文章的影响力是极为深远的,在此引用一段极为重要的章节: “...
魏明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51056078.html
-
什么还要讲“大彻大悟”、普渡众生?一部《道德经》所讲的是“无为无不为”,道讲无为,德讲有为,道德合一则讲无为无不为,若说只讲出世,就不必讲无不为了;佛讲“无所住心”,法非法非非法,色空而空空,若说只讲...不知老之将至”、“无可无不可”、“不怨天、不尤人”的人。孟子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对于孔子来说,当言之言,不因“不必信”而不言;不当言之言虽能使人“必信”亦不言;当行之行,不因“不必果”而不行;...
云尘子
|孔子|出世|入世|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0/23374918225.html
-
专以《金刚经》为六祖解说,当阐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言下大悟”,这一次方是大彻大悟!悟出了什么?悟出了“一切万法不离自性”;由此证入一切种智;由此得“生无所住心”。再与前边所证一而贯之,才...来者,根性智慧本不同常人,正如五祖所评“根性大利”;此时所悟者何?后文中六祖见五祖所言即是:一者,人人有佛性、佛性无差别;二者,“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可见,此时所悟是当下明心,直归自性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03956675.html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从“有”的“觉知”,务期做到“无所住心”,方始入于湛然清净之心!
别人说...
不要尽在乎别人说些什么?
最要紧是自己正在做些什么!
人、往往在声色中分别苦乐;但凭自己所谓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完全是以最直接的方式而认为,或接受,或拒绝,或喜乐,或痛苦,或爱,或恨&...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7/16221685172.html
-
佛教的经典里早就广有言说,如《金刚经》云:“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基于此,才有“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这个“无所住心”,方为南泉和尚所指示的“...如果功夫上达到这个火候,这个“平常心”自然就“犹如太虚,廓然虚豁”了。心无所住,道眼明白,于理于事,就会无碍圆融,自在解脱,岂不快哉! 修行之人虽多,但牢牢盯着大道的人少。若初发心,乃至尽形寿都在道...
冯学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04040070.html
-
充其量只是理悟——入境中解悟“空”理,依心境上说,此空即“无所住心”。其二,既未能开悟,又有何用?一般说来,心在(根尘识相应)——却又无所住,这是矛盾的两极,常态下无论如何伺察思辩,都无法圆融透解;但在忽...得受用。但如果依自己摸索,或于止观禅定中求取,却又是十分不易;即便“入”境了,若不善把握和悟解,也是转瞬即去,无有理悟之得,比如我们平时累极“呆”歇时、受到惊吓时、突挨撞击时……都会有转瞬即逝的“无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02156653.html
-
的运行,天系的运转都严格地按照这个法在一丝不苟地演变运行,所以,它“无虚”。 所以,释迦牟尼反复教导我们,“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并谆谆告诫我们,要生无所住心。 其次,...宇宙和谐统一的法则和规律。 佛法就是佛祖如来的道法,所以,一切法都是佛法,佛法之外再无法。 这个佛法有什么特征呢? 首先,它无实无虚。我们用视觉看不见,听觉听不到,嗅觉闻不到,味觉感不到,触觉摸...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44363279.html
-
”。
所以,释迦牟尼反复教导我们,“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并谆谆告诫我们,要生无所住心。
其次,它精密准确,一丝不苟。佛法是公正不二的,没有半点的虚假和虚伪,没有丝毫的含糊...都是佛法,佛法之外再无法。
这个佛法有什么特征呢?
首先,它无实无虚。我们用视觉看不见,听觉听不到,嗅觉闻不到,味觉感不到,触觉摸不到,它无形无状、无大无小、无声无息、无边无际、无招无式,所以,它“无实...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1425083886.html
-
即非佛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生无所住心。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一切诸相,即是非相。若心有住,即为非住。如来者,即诸法如义。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法平等,...众生到彼岸的智慧,而“离一切诸相”正是大乘正宗能到彼岸的智慧,故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所以此两语即无异全部《金刚经》的浓缩,其受持功德,也当然与受持全经同。 犹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语,六祖惠能...
毛昌蒸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3149951.html
-
经中说: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因为菩提是离相,不可言说,所以发菩提心,也要离一切相,无所住而发菩提心。所以发菩提心...产生一点执着。经过这样的破除名相,此经中所强调之“应生无所住心”、布施、忍辱、为人说法,等等,都可免于名相的执着和束缚,发起灵活纯真的般若妙用。在破名相的执着上,主要表现为破我执。所谓的我,是第七意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84661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