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牵引,则“现实”苦海无边;当人断掉贪、嗔、痴,则“现实”快乐无边。“烦恼即菩提”。
无所得故,才能觉悟;觉悟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常乐。
...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09382377387.html
-
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2784588.html
-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大家都在说悟,但悟的是什么,自己却不知道,实际上,悟,就是悟个无所得,一切皆幻,哪个东西能够抓得住?这便是心经中所说的内容。因此,悟道之人,悟到无所得,当下才心无挂碍,才会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20063197.html
-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无挂碍名真放下 再无恐怖业障除
远离颠倒生相破 梦想粗细沙惑如
三障消融圆三德 六根互用证六通
会此妙理亲受用 知者易悟昧难途
你要是无挂碍就没有恐怖,没有恐怖就能远离颠倒梦想。一切梦也没有了,颠倒也没有了。你没有恐怖便破除业障,没有颠倒梦想就破除烦恼障。无挂碍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有的人说我什么都不想,就想我父亲、母亲,不错,这...
宣化上人讲述
|心经|非台颂解|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6/1929534617.html
-
人生最终的结局也都是归零,
《心经》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反正结局都一样,由它去吧,紧张就紧张,不紧张就不紧张,无所谓。
居士听了之后感觉豁然开朗,感叹以前都是别人告诉他“怯场”的严重性,一定要勇敢克服云云,从没想到过“无所谓”,这么一想反觉得确实没什么值得紧张的。
最后,清净告诉他孔子的结论:凡是以外物为重,怀有恐惧心理,那么内心必然怯弱而使行为显得笨拙...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01275449.html
-
,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怎样才能“心无挂碍”呢?就是以“缘起性空”观照自己的生活,了知诸法本无自性,并以“止观双运”时时训练我们这颗心,将“空性”引导入我们的生活当中,放下执着,不要用“...”、“是”与“非”的分别,而产生种种烦恼。
心,就是制造一切法的根源。
制造快乐就会有快乐的感觉;
制造烦恼就会有烦恼的感觉;
放下就会心安;
不放下就会提心吊胆!
所谓“放下”,不是要我们将家庭、...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02675998.html
-
修茶道的,则跟着自己清净的心灵走。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那才能真正得到茶饮的法乐和法益。(郭力)
...
大相国寺推出“茶道修行” 入难入之楞伽,住无住之本际,达摩的二入四行,曹溪的一花五叶;祖师西来意,将心与汝安,欲了此中味,请你“吃茶去”。
有着近1500年历史的佛教名刹大...
佚名
|佛教新闻|台湾|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9/15272091168.html
-
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每个炒股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投机的心理,渴望从股市里赚钱,无形之中助长了自己的贪婪和欲望,这种贪心会严重影响到心性的健康,对修行有害无利。
再换个角度看,《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参与了炒股,必然会去关心股票行情,就多了一分牵挂,多一分牵挂就会多一分烦恼;当股市震荡、股价下跌时,又会担心自己投入的资本缩水,原本还算不错的心态恐怕就...
果宏居士著
|炒股|理财|股票|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01/22093197148.html
-
恐怖放下,如《心经》所说:「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龙:慈悲心难道不是一种罣碍吗? 师:有罣碍就不是慈悲心,而是同情心。慈悲心是没有罣碍的,因为智能就在其中。面对死亡,心中没有罣碍,那么无论去到哪里,处处都是天堂、净土。 佛国净土就像一层保护幔,佛菩萨的愿力会庇护每一个众生,直到众生修证解脱为止;如果尚未解脱,但是到了佛国净土,也不会有人间的种种罣碍。 一般人面对死亡,要能做到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05169120.html
-
在忠实的实践中,得菩萨的感应,自能解脱现生的苦痛与内心的热恼。也唯有在平时奉行菩萨的言教,才能增长清净的功德法财。
4发起大悲心
众生欲得菩萨的护念,无有恐怖,应学观音菩萨的大悲法门。...
1“一心称名”
要获观世音菩萨的感应,经中说的“一心称名”最为重要。所谓一心称名,就是专心一意的念,使能念的我与所念的观音融而为一。《观音义疏》卷上释曰:“称名有二:一事二理。若...
佚名
|观音|感应|观世音|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3/08024421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