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7篇,用时7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金刚经》主题研究

    无相)   “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第九品、一相无相)   “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第九品、一相无相)   “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第九品、一相无相)   “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田光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312979494.html
  • 玄奘的汉译与元晓的瑜伽禅

    三三昧的特征。依他的解释:首先就五分别心的解释而言,无者,无相于见故。无别者,无见别于相故。相见既无分别,现识本来不生去来不生。次据三三昧的解释而言,诸识自体空故立空三昧,遣见故立无作三昧,遣相故立无相三昧。  如此,元晓由唯识观说明五分别与三三昧。此三三昧观可以说不同于龙树的三三昧观,相通于唯识观的禅修行。无分别与三三昧是禅修最重要的思想。无执著于相分见及自证分等就谓无分别,亦心空就...

    吴亨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42061678.html
  • 了别与显现

    区分古唯识与今唯识。前者指无著、世亲及忠实于他们的学说传承,其特点是“无相”说,即“有见无相”或“既无见无相,只有识体&...此中,前者指种子缘起之唯识,后者则指一切法之法相;理者,三:一、法相,辨诸法性相、染净、因果等,“三乘皆法”,是“平等”义;二、其不但统摄大乘,且统...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92069533.html
  • 护法在《成唯识论》的立场之研究

    说为遍计所执。  156 页  一定是依他起。佛的无漏智可分成两种,即根本无分别智和後得无分别智。前者根本无分别智虽有见无相,但此时的正智挟带真如的体相而生起,如自证缘见分时不转变而能缘一样,故依然是有能所的对应。因此在佛的根本无分别智中见无相的形象显现,但正智和真如却还是有能缘所缘的关系存在。(注 24) 同样地,佛的後得无分别智中一定有相见二分,因经中说佛後得智能化现种种身土变化...

    陈宗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5942682.html
  • 正义解答——常忆念佛篇

    分别智,有见无相,说无相取,  不取相故,虽有见而无分别;说非能取,非  取全无,虽无相,而可说根本无分别智带  “真如相起,不离真如故”,如自证分之缘见  ;《宗镜录》卷五十六引用《大乘起信...。变相而缘者是疏所  缘,便非“亲证”,如后得智应有分别,故应  许根本无分别智有见无相,“亲”自“证”见真如故。  “真”谓真实无漏,显非虚妄;“如”谓常如  其性,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1452140.html
  • 《宗镜录》关于变带与挟带概念的分析

    真如不一,不异,非相,非非相。若挟带彼所缘之己以为境相者,是所缘故。若相言体,即有同时心、心所之体相,亦心挟带而有。……相者相义。或体相义。真如亦名为相,无相之相,所以经言,皆同一相,所谓无相。[5]...。   这二种解释虽然都可对正智缘如不违带相的问题作出某种合理的说明,不过都可以说是从另外的角度给出理由,并未正面处理论敌所提问题的关键,即能缘者必带亲所缘之相与亲缘真如时别无相的矛盾。   第三...

    吴可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0641511.html
  • 论五重唯识观

    然“依此二分执实二取(所取,能取),圣说为无……此除真智缘於真如,无相故,不尔,如何名他心智後得智等,不外取故……此依他起非有似有,实非二分,似计所执二分见相,故立似名。……第六第七二识我法分别...对立面,还有什么有和空呢!由此可知,诸法体性是远离空有二执的。因此,唯识学虽然主张唯识,但也非执着识而言唯识,乃为破执而安立假名,即境:执为心外实有,即是遍计所执;知为自心所变相,即是依他而起。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3647057.html
  • 试论无相唯识与有相唯识理论差异及其实质

    唯识宗,继承的就是护法的有相唯识理论。有相唯识、无相唯识两家分歧的核心是关于二分(见、相)的有无问题。无相唯识学者认为二分为遍计所执性,故主无;而有相唯识学者认为二分为依他起性,故主有;对同一概念的...意义  识是唯识学的核心范畴,见相二分则是唯识学重要概念之一。简单来讲,见(梵文d32wa)指识的缘虑作用,即意向性。相(梵文lak2aza)指识的对象性。安慧论师本人的汉译论著不多,有关他的无相...

    慧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1241444.html
  • 宗舜法师:《浙藏敦煌文献》佛教资料考辨

    ,历代注疏《金刚经》者多采用“三十二分”法,这三页抄本亦不例外。其中,浙博069的“一相无相,迷人自强”以下,所释即是“一相无相第九&...相无相第九)(22)   满积恒沙七宝,周回布施三千。福德分明,因果不昧。能宣四句之偈,胜前万倍之功。用真智以照愚,如急流而勇退。且道退后如何?象踏恒沙彻底过,大千沙界百杂碎。(无为福胜第十一)...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44141832.html
  • 敦煌壁画中的金刚经变研究

     2.舍卫城乞食  3.洗足  ②善现启请第二  须菩提问法  ③大乘正宗第三  令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  ④正信希有第六  1.一二三四五佛种善根  2.筏喻  ⑤一相无相第九  小乘四果罗汉...无相第九”中之小乘四果罗汉: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洹,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果”是指修行所得的果位。  7.经变左下角画一男子,著世俗装,坐方形高座上,似双手捧经卷诵读,座下似坐四位善男信女听讲,...

    贺世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93980791.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