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417篇,用时4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千万不要死于无知

    千万不要死于无知(俗汉)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很多新东西。最近北京市普查工作刚结束,北京市得了两个冠军,一个是高血压冠军;一个是高血脂冠军,很遗憾。市委非常重视,有文件下达了,要求各单位多听最新...的指示,希望每个人都重视保健工作。 联合国提出个口号:"千万不要死于无知"。很多人死于无知,这很冤枉呀。我们知识分子平均年龄58.5岁,按这个数字,我想不算学前教育,小学6年,中学6年,医科大学8年,...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81075359.html
  • 般若·智慧·无知

    般若·智慧·无知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文明,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物质上的最大满足使人们精神上越来越空虚;物质世界的极大丰富却使人们心灵世界越来越盲目。当人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和...,那也只是为了人们能够理解佛法方便而已,而我们修学佛法所要求证的一定是般若智慧,而不是所谓的世间智慧而已!  那为什么又说般若是无知呢?  般若真是无知吗?  所谓般若无知者,是说虽然般若无知,但又无...

    理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1146855.html
  • 将军无知拆寺毁佛 虚云大智辩力调伏

      袁世凯把持国民政府后,地方军阀各自为政,任意横行,鱼肉人民。饱受外侮与内患中痛楚的中国人青年一代,把他们不幸的命运起先归咎于满清政府,满清倒了,他们就把一切的怨恨转移到“迷信”上面来。  ...

    冯冯居士

    |佛教|虚云|科学|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8/04545528515.html
  • 僧肇、王玄览“无知论”辨析

      僧肇、王玄览“无知论”辨析   李娅   僧肇(公元384-414年)是我国东晋时期一位著名的高僧,他师从鸠摩罗什,接受并传播佛教大乘中观般若学,有《不真空论》,《物不迁论》和《般若无知论》等名篇流传至今。被鸠摩罗什誉为秦人“解空第一人”。其中《般若无知论》从认知论的角度论述了如何证得无上智慧并得到解脱的过程。提出了“般若无知”的说法。   唐代高道王玄览(公元626-...

    李娅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1993675.html
  • 略述律中的不学与无知

      略述律中的不学与无知   了 了  一、引 言  出家学佛,应尽形寿在学问中过生活;世间俗儒,若一事不知,是为之耻。离尘高士,如一法不知,乃为奇耻大辱。俗语:「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学不了。」以此语来形容修学佛法,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因佛法如大海,其广博深奥不可测,是以一生中应不断的去勤求佛法,以成就佛法而自利,成熟众生而利他。其修学次第,应以戒为首,兹谨将律中关于「不学」与「无知」录出,...

    了 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41662894.html
  • 试论僧肇《般若无知论》的易理思维

    试论僧肇《般若无知论》的易理思维  张晓芬  (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班二年级)  摘要:  诚如汤用彤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所云,两晋学术思潮实以玄学与般若学之合流为大宗。在此思想合流...方法?毕竟佛、道两大思想能够会通合流,绝非空穴来风,在其理论思想上,是否有其可以会通之处?所以本文试由僧肇的《般若无知论》探究其中的玄佛融合处。然综观目前研究僧肇的资料繁多,但都是针对其肇论的思想作...

    张晓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1054787.html
  • 因果往事:无知毁庙 恶报连连

      我家住在一个闭塞的小山村,只有几十户人家。1948年解放,1949年村里成立小学,共有二十几名学生,我也是其中一个。学校设在村东头蔡家大院的东厢房(原是仓房),正房五间,西屋住着村支书(村里...

    无名草

    |因果|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115317658.html
  • 吃肉是吃母亲肉 众生无知实堪哀

      世间人有这样的习惯,不属于自己的,始终不愿意帮助,只要是属于自己,绝对不能伤害,即使人已经死了,也要尽量去饶益。现在菜市场里卖的肉比较多,如果人人像大乘佛教所讲的那样,对众生有一种父母之感,...

    索达吉堪布 讲

    |放生|戒杀|菩提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3/00163321577.html
  • 不随欲苦有七种 众生无知令人悲

      不随欲苦中复有七苦。   一、欲求长寿不随所欲,生短寿苦。   内心想希求长寿,偏偏不能满足所欲,年轻时就抱憾而死。   二、欲求端正不随所欲,生丑陋苦。   希求相貌端正好看,偏偏...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苦|无常|命运|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4/13255522170.html
  • 月溪禅师答:见闻觉知作用,非真如自性也。是否?

    北京李广权   问:古云:法离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求法,非求法也。照我解说,自性如如不动,是真知真觉,如古人云:是知而无知,不是无知而说知。见闻觉知求法,若将妄念断尽,是无始无明,空无所有,是无知而说知也;起一念,不知有不知无,非空非有,历历孤明,是见闻觉知作用,非真如自性也。是否?   月溪禅师答:是。

    月溪禅师

    月溪禅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5502711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