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92篇,用时4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心与明觉的关系

    心与明觉的关系   在密法中提到“心”也提到“明觉”。关于“心”和“明觉”一般人会以为是同样的东西,都会有一个模模糊糊的概念,会觉得“心”和“明觉”是差不多的,至于“心”是什么?“明觉”是什么?并没有一个很确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根据大圆满的修行者当中,成就很高的成就者优渥甲札他的教法来说“心”与“明觉”。  众生是有情,这有情是藏文说的“森见”,就是有心的,也就叫众生,中文就是有情。我们一天到晚...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65469427.html
  • 四种明觉(Sampajabba)

    四种明觉(Sampajabba)  帕奥禅师  在《中部·算数师目连经》里,佛陀说:  ‘谛听,比丘,你应当具备正念与明觉。走路往返的时候必须保持完全的明觉;向前看与向旁看的时候必须保持完全的明觉;屈伸肢体的时候必须保持完全的明觉;穿着袈裟及携带大衣与钵的时候必须保持完全的明觉;吃饭、喝水、咀嚼食物与品尝味道的时候必须保持完全的明觉;大小便利的时候必须保持完全的明觉;行走、站立、坐着、入睡、醒来...

    帕奥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00557289.html
  • 金刚上师南开诺布仁波切及其教法

    是我们去思考这件事,而是处于明觉之中,明觉之中会有心意升起,但是我们不去攀缘,然后上师喊 “呸!”。你们记得这一点,当上师喊呸的时候,即使我们有一些念头,都会被切断,但那个当下我们处于这种明觉,这就是...状态传达给学生。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上师拥有这种经验,当上师喊“呸”的时候,上师和弟子都处于这种明觉当中,如果某人没有这种经验,他可以尽量的进入这种传承,这就跟密乘的这个灌顶有一点相似,只是说密乘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173381370.html
  • 智者修心不修身 愚者修身不休心

    主客观事情,遇到贪欲炽盛的时候,悬崖勒马,心安住于明觉,不迎不追不随境转,将贪欲转化成阿弥驼佛父母的智慧。   遇到特别生气、心生嗔恨,悬崖勒马,心安住于明觉,将嗔恨转化为不动佛父母的智慧。   遇到无明愚痴烦恼炽盛,将心安住于明觉,转愚痴为毗卢遮那佛父母的智慧。如此对于意识所生起的一切烦恼五毒和各种分别心不迎接、不压制、不追赶,不要随着对境转,将意识安住于自然的本觉之中,祈祷莲花生上师加持...

    第四世多智钦·仁增丹比尼玛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592778949.html
  • 示临终切要

    转业。谓情中欲作,而察理不应,即须便止;情中不欲作,而察理相应,即须便作。但由是非理,不由爱恶情,即临命终时业不能系,随意自在,天上人间也。  〈译意〉保持清醒头脑和明觉心灵,不被情感所左右、所...

    印光大师

    |临终 助念|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0/1749076011.html
  • 老狗

    对巴珠来说,都变得像水晶一样清楚了。他的自心与非二元对立的佛性(内在明觉的无限光明)当下合一,同时,头顶太阳在一片湛兰的天空中照耀着。巴珠体验到一种无以言喻的宁静。他本能地坐下,就定于他暴躁的上师为他...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7343816499.html
  • 与佛同在

    南传禅法四念处中身念处的修行方式,是要求一切行为中不舍禅修业处,所以身念处是必须贯穿于生活中的每一个时空,在二六时中透过身的觉知,洞见事物(法)的真实本质,觉音尊者将之称为“四明觉”(目的明觉、合宜明觉、行处明觉、无痴明觉)。至于受念处与心念处、法念处,同样亦须于日常生活中持续地保持明觉。四念处的修习,藉由粗的动作觉知到心念状态的觉察都要能掌握,之后进而对于由感官缘尘境而生起的烦恼,都要能完整地觉知它...

    果常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481378551.html
  • 寿州法华院石经堂记

    示众生灭;是以诸佛如来,以一切众生烦恼苦海无明罪垢为解脱方便,故经有火宅、穷子,以宏法谕。有众生,有烦恼。离烦恼即诸佛,有烦恼即众生。烦恼盖缠,不知明觉,如寐如病,佛为解寐疗病。众生昏业,不能解释,故...

    唐·李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4379229.html
  • 道一禅师与无了禅师

    道一禅师与无了禅师  道一禅师与闽禅僧  道一禅师在建阳佛迹岭传法吸引了不少僧人前往投依参问,特别是福建的僧人。但当时往建阳佛迹岭投依参学的闽僧究竟有多少已无从查考。从现有的史籍记载可知,其中著名者有志贤、道通、明觉。志贤为建阳人,幼年出家,天宝元年于佛迹岭“承事道一禅师”(②①);明觉为河内人,“后徙居为建阳人”,因宿怀道性,“闻道一禅师于佛迹岭行禅法,往造焉,遂依投剃染”;(②②)道通为庐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34658095.html
  • 鼓励的力量

    压力太大,一直想找个借口推掉为《明觉》撰文的 “烦恼”。可是在一次聚会上,觉光长老一见面就问:“最近两期的《明觉》,怎么见不到你的文章了。”我感到很惊讶:“你是怎么知道的?”长老笑呵呵地说:“小心,你...

    净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20274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