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715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提醒心中的明镜

    顶果钦哲仁波切开示 提醒心中的明镜 如此经常忙碌,因缘份而成依他者的所有众生,为了自己的安乐,在仿徨与漂泊中奋斗,结果只能得到暂时的小安乐,并由此产生贪嗔,造成极大的痛苦,到临死的时候,只能独自一人,赤裸裸空手而去。即便你是统治全赡部洲的国王,最终归宿也不过如此。因此,你必须除掉这种愚味的思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正法,它是明咒、是医治百病的妙药,是征得解脱的静、是拯救死亡的灵丹。这个无垢的...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34176719.html
  • 《因果明镜论》节选

    说了《百业经》等数多甚深的因果法门。为将因果的法门广泛地宏传于汉地,本人秉承法王的教言,参照佛经、古德论典,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撰著《因果明镜论》。    祈愿本师释迦牟尼佛、怙主观世音菩萨、大恩上师法...

    益西彭措堪布 著

    |因果|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9/1037535774.html
  • 堪萨师公著作《遍益明镜》之2

      堪萨师公著作《遍益明镜》之2   受持大调伏律的功德利益:   《律本事》[1]中:“持我律之补特伽罗得五种利益:一、增四部众;二、不须随余教语;三、护持过去未来诸正觉世尊内府库藏;四、住于僧中无诸热恼;五、为与法相顺故惩治粗暴。复有五种:一、于义不杂;二、抉择诸义极为决定;三、善持学处诸基;四、心之(法义)显现生起且得久住;五、为后世能现(之因)。复有五种:一、持戒者所住之方我令(法义...

    堪萨师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2482383179.html
  • 堪萨师公著作《遍益明镜》之3

      堪萨师公著作《遍益明镜》之3   大调伏学处之基制戒的功德:   此有(比丘)二百五十三条大戒等八种别解脱学处功德的差别。在制(比丘)第一波罗夷戒时,(佛说:)“由此因缘我观十利,为声闻弟子于毗奈耶制其学处。云何为十:一摄取于僧故、二令僧欢喜故、三令僧乐住故、四降伏破戒故、五惭者得安故、六不信令信故、七信者增长故、八断现在有漏故、九断未来有漏故、十令梵行得久住故、显扬正法广利人天、我今为...

    堪萨师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2482383180.html
  • 读《因果明镜论》有感(1)

    读《因果明镜论》有感(1)  本来无生  一日去北京城内某寺庙参拜世尊佛像,与看殿居士聊起法宝结缘,一位居士推荐说《因果明镜论》写的很好,于是请回一本,粗粗读后,不禁感慨良多,法义错谬几乎遍及每页,...即便用于接引初机学人,也还是很不适宜的。因为这个缘起,在下将书中主要错误列举辨证出来,便于大家识别错误之所在。  原作:《因果明镜论》第一章 第一节 谁是创造者  两千五百多年前,古印度诞生了一位觉者...

    本来无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5468124.html
  • 堪萨师公著作《遍益明镜》之4

    堪萨师公著作《遍益明镜》之4大调伏律学处中戒及持戒的功德: 如《极爱比丘经》中:“戒为最胜乐,戒是解脱道,戒为功德田,戒是诸佛因。此戒为最胜,当护如眼珠,为命而失戒,无智是愚人。命断有后世,失戒非...三藏译。[3] 见《入中论》,月称菩萨着,法尊法师由藏译汉。[4] 参看《菩提道次第摄颂》,宗喀巴大师造,法尊法师由藏译汉。 堪萨师公著作《遍益明镜》之5破戒的过失: 如《律分别》 中:“若于大悲...

    堪萨师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2482483181.html
  • 堪萨师公著作《遍益明镜》之1

      堪萨师公著作《遍益明镜》之1   圣教根本内珍心要藏,大师圣教皆赞律调伏,教主第四能王及上座,坚固善巧持律我称扬!   为令追随我们大师而出家的修行者,能够受持修学圣教根本调伏正法,特加劝勉,使生欢喜增长心力,故依典籍所说陈述调伏之大;正文则唯依经讲述实行。   以出离之戒律而言调伏或别解脱戒之大义,则有大师与圣教两方面,为佛所数数称赞。   《授记分别》中:“胜者大师之正法,...

    堪萨师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2482383178.html
  • 明镜当台,胡来胡现,汉来汉现,初不作计校,而随处见成

    明镜当台,胡来胡现,汉来汉现,初不作计校,而随处见成 解释 当我们的感官和外界接触的那一霎间,感官只是如其本然地接收来自外在的各种讯息,不会对它们遽下判断;而一旦在脑海中自动进行归类、建档後,几乎分秒不差地,我们的好恶、成见、观点也随之浮现。其实,所谓修行,无非是针对这些人为造作的部份施以修正转化的过程。佛陀曾说∶「看只是看,听只是听。」同样地,即便是在脑海里进行各式感官讯息的分析归类...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05875492.html
  • 如本法师答:‘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真义为何?

      如本法师答:六祖慧能大师是站在究竟清净本性立场而言,菩提与明镜比喻为本性,本性当体即空不可得,那来的菩提之树与明镜之台?   修学佛法者,站在究竟果地而言,菩提本性不可得,如幻如化,无实无虚,既然不可得,任何一物从何处惹尘埃!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0441912088.html
  • 如本法师答:‘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真义为何?

    如本法师答:六祖慧能大师是站在究竟清净本性立场而言,菩提与明镜比喻为本性,本性当体即空不可得,那来的菩提之树与明镜之台? 修学佛法者,站在究竟果地而言,菩提本性不可得,如幻如化,无实无虚,既然不可得,任何一物从何处惹尘埃! 大般若经云:‘一切法性皆毕竟空,无能宣说,毕竟空故。’

    如本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16122094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