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9篇,用时5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5)

    附子、肉桂、细辛、淫羊藿、吴茱萸等。 那么,如何脾生之痰呢?此痰色白稠厚易出,仿佛有从咽喉滑入口中之感,不需用力咳出,故古人常称此为湿痰嗽,不称为咳痰。如《万病回春》卷四言:“湿痰嗽者,有...

    乐勤

    |中医|肺脾肾|痰|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1/12075518852.html
  • 虎丘径山伦叙考

    之前。这种说法由来已久,为考究清楚这件事的真实情况,这就不得不引述绍隆禅师的塔铭与宗杲禅师的年谱,根据二文详细考证两位禅师的年岁与出家的经历,以此清二位禅师的长幼次序了。 根据塔铭记载所说...:昙华禅师在绍隆禅师忌辰,点香祭祀时有“二十年坐曲录木”之句。还记载道:昙华禅师于南宋孝宗隆兴初年(公元1163年)六月十三日奄然坐化。而年谱中记载道:宗杲禅师也在同年八月十日圆寂于径山的明月堂中。...

    流云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5046534.html
  • 传圣法师问答录

    般若一照,烟消云散。任性逍遥,岂拘小节?故勿以是非我!   弟子解言:师父,弟子明白了!  朗朗晴空忽落雨,  随撑智伞暂相对。  镜中人物常来去,  淡然相应还归空。   弟子请问:知道自己念头...  2问:如何是涅槃?   答:妄想不可得。   3问:如何是佛?   答:妄想作么?!   4问:如何是西来意?   答:西无意!   5问:岂无方便?   答:无意即是方便。   6问:如何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35253917.html
  • 关于禅宗影响古典诗歌的研究

    马祖法嗣潭州龙山和尚:“和尚见什么道理,便住此山?”龙山回答说:“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因作颂曰:“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莫作是非我,浮生穿凿不相关。”【《景德传灯录》卷...洪二首》之一的后幅“坐觉一念逾新罗”、“觉俯仰失千劫”、“但应此心无所住”等【《东坡七集·东坡偈》卷一○。】,语言、意象也多用禅宗的。   偈颂讲究理趣。古代诗歌本来就多有说理的。谢灵运在这一点...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41453398.html
  • 三论宗以“中道不二”为正观的原理

    “是非”邪正,是就是正,非就是邪。比如有人说我们生活在是非之中,矛盾之中。如果说是有是无为偏邪之见,非有非无为中正者,则是说“无是无非”,那也就无邪无正了。这样的话,那还为什么要建立篇章破邪显正...三论宗以“中道不二”为正观的原理  今从十个方面说明不二中正之道。一、离大小而显中道;二、绝有无而显中道;三、洗断常而显中道;四、除是非而显中道;五、息双非而显中道;六、邪正而显中道;七、无取舍而...

    理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41467619.html
  • 朱熹思想与佛教关系

    依旧有,如所谓无欲观其妙,有欲观其窍是也。若释氏则以天地为幻妄,以四大为假合,则是全无也”。不过这种看法有失偏颇,佛家虽多用“空”语,但儒佛之“理”不可以“有无”之,只是其理的内蕴不同而已,儒佛以...给予更多的回答,“只教看圣贤言语”(《朱子语类》卷104)于是朱熹便“将那禅权倚阁起,意中道,禅亦自在,且将圣人书。读来读去,一日复一日。觉得圣贤言语渐渐有味。”(《朱子语类》卷104)因此...

    张 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22269819.html
  • 窥基《因明入正理论疏》研究

    源流,世亲的成就和不足,陈那革新因明,商羯罗主的贡献和玄奘的继承与弘扬。文字简约,立论精当。在释本文初颂中,先对八义作了简明扼要的定义,然后分三门此八义,一明古今同异,二八义同异,三释体相同异(即后文释长行)。尽管对初习者来说,要理解疏中的有些内容如八义同异,确实会摸不着头脑,不知其所云,但是八义同异是汉传因明对印度因明的重要的发展,是汉传因明最有特色的理论。  基疏内容几乎涉及除十四过...

    郑伟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70838448.html
  • 《华严经》四圣谛思想初探—以〈四圣谛品〉为中心 (上)

    这里是约境,如所说的相,不舍离,真实,决定,谓世、出世二种因果必无虚妄不可差失。此四种真理即是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圣谛。其上总要加一个苦字的原因是,苦集灭道四个都是与苦有关。起惑造业...对四圣谛的解说说明,并说一般的品位中四圣谛之大意。  本文段落分为伍节:壹、前言。贰、〈四圣谛品〉来意,参、四圣谛释名,肆、《华严经》中四圣谛之诠释,一、〈四圣谛品〉中之大意,(一)娑婆世界中的四...

    禅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20369339.html
  • 逻辑学百年(三)

    感知,   能单凭感觉断不同的事物及可能的发展趋势。好的场可以聚集好的人,此为助 缘,而坏的场则吸引坏的东西,如疾病,各种灾祸,同时也是小人亲,贤者离。  一个总是对别人不满之人一段时间后总会表现...许多新人物的名字,好像这些人同我都非常熟习。我崇拜他们,觉得比任何人  还值得崇拜。我觉得稀奇,他们为什么知道事情那么多。一动起手就写了那么多,并且写  得那么好。  为了读过些新书,知识同权力相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25338214.html
  • 《集量论》略解(之四)

    认识,而且不能用语言表述,没有错乱却又能对认识对象有明确判别的认识。下边儿呢,陈那论师就破正理派的这个观点。先看颂子。   彼亦不应理   法尊法师的译本是把一大堆颂子给放在一起了,然后是一直的长行...执著一条条地破。“设立名言之境者是由比量心。”能够给境设立名言的,是比量心,比量心就是指比量认识。“其诸根觉绝无名言之境。不须简滥。由诸根觉不能作名言,故不应作彼简别词也。”“根觉”就是感官的感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53938350.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