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清明和理解生起。”(同上186页)。可见,修习禅定既能更好地持戒,并且由此而促发智慧。因此,修道者必须对修定加以研究。本文试对修定(止)的方法作粗略的探讨。
一、止的含义
止者,内心...身心安定,自然能调伏烦恼,产生防非止恶的功效—即定共戒。有了定的基础之后,便可在安稳的心境中观察诸法的事理,生起智慧。如阿姜查说:“心借由专注一个禅修主题上而达到平静,这就是奢摩他(止)。”“你必须...
如吉法师
|止观|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214740821.html
-
生起。”(同上186页)。可见,修习禅定既能更好地持戒,并且由此而促发智慧。因此,修道者必须对修定加以研究。本文试对修定(止)的方法作粗略的探讨。 一、止的含义 止者,内心专注於某一善法而不散乱,...自然能调伏烦恼,产生防非止恶的功效—即定共戒。有了定的基础之后,便可在安稳的心境中观察诸法的事理,生起智慧。如阿姜查说:“心借由专注一个禅修主题上而达到平静,这就是奢摩他(止)。”“你必须建立些许多的...
如吉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30339502.html
-
的标准等都不是很清楚,因此在实践上难免会举步维艰,在实证上亦多错认。 观是断生死无明的唯一慧剑,他的正确修习有赖于对空性见的了解。很多人将止的境界误认为观,或者将观误认为什么都不思维,对于观应该空...所言止者,谓止一切境界相,随顺于奢摩他观义故;所言观者,谓分别因缘生灭相,随顺毗鉢舍那观义故。”在此论中所阐述的止修习所缘即是空性,所以,即使将空性作为所观对象,也是止的范畴,不属于观。 《修道次第...
喜饶嘉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34158736.html
-
调整错误观念及颠倒心行?所以,必须以有分别的观修为前提,使心从颠倒状态中摆脱出来,乃能进入无分别的禅修。 同时,止的修习也必不可少。止,虽是佛教与外道的共法,却是修观的重要基础。汉传佛教中,观的理论...贯穿于整个修行过程,直至解脱,才是对出离心的彻底完成。 那么,又是什么在束缚我们,使我们不得自在,不得解脱?那就是惑业,是无尽生命中积累的惑业妄流。受持戒律,正是止息这一妄流的关键。戒,有防非止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40942477.html
-
颠倒状态中摆脱出来,乃能进入无分别的禅修。
同时,止的修习也必不可少。止,虽是佛教与外道的共法,却是修观的重要基础。汉传佛教中,观的理论非常丰富,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能实际操作?正是由于长期以来对止...我们不得自在,不得解脱?那就是惑业,是无尽生命中积累的惑业妄流。受持戒律,正是止息这一妄流的关键。戒,有防非止恶之义,即止息不善行为,如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等,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规范,降伏烦恼,止息...
济群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275794923.html
-
无上”或“大中观”,扎实的止的基础,是任何修行所需要的,在八万四千个法门中,止的训练能使你成功地去圆满任何一个法门。
观
接下来我们要对观做一些介绍和指导。
经由止的修习,行者能了悟...此外,行者还必须修习四不共加行,使自己能完全准备就绪地去承受金刚乘的法门,以小乘为起步,循序渐进地进入大乘。
要如何起步呢?首先,你必须要认清这世间是充满痛苦的,如生老病死的苦、无常的苦、以及因缘...
堪布卡特仁波切 演讲
|大手印|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180910702.html
-
页云:“轻安所持,于善所缘心一境性之定,即止自性。”止的修习,即是通过修举止舍,经由九住心而达到欲界定,然后引发轻安,便证得止。 (1)修举、止、舍 修定的正常状态,是要让内心兼具明了(明)专住(...出世定之区别,二者各别之修习以及由世间定到出世定之转变作粗浅探讨,祈方家教正。 一、世间定与出世定之区别 世间定即是有漏定(不离烦恼故),出世定即是无漏定(断灭烦恼故),二者的区别是由其修定动机目...
如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30439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