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2篇,用时2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正道修行

    正道修行   [作者] 阿姜帖-德沙兰西  [英译者] 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 良稹  前言  你手中的这部小书,缘起于一位犹太裔西方人的信念与信心。此人名为菲力普博士,1963年来泰国修习佛法。...连贯的操作步骤,而是修行道上应当注意的问题,故译为正道修行。  [2]根据中部111,从初禅到四禅,直到非想非非想处,在诸禅境中皆可作观。观察时意识需要从专注所缘略略移开,又不至脱离该禅境。以下提到安止...

    阿姜帖-德沙兰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4249266.html
  • 正道修行浅释

    正道修行浅释/蔡茜茜 “八正道”是一个具足戒定慧、全面照应日常生活行为、语言和思维的修行方法。一步一步经过持戒(自我节制不放任)、练定(培养心力、意志力的集中)、修慧(离开贪嗔好恶成见、作...调伏欲贪、斩除无明。有了苦、集、灭三谛的知见,又发愿修行,即可著手下一步的正思。 二、正思:正思的修行指的是从此以后你思维里的任何抉择都根据正见,你每一个思维活动都考虑到:“我这个抉择对出离自己...

    蔡茜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3052805.html
  • 由于业障生魔障

    简称,即是能夺人生命,障碍善事,扰乱世人,破坏道场等意思。魔障是正道修行者的障碍,一个学佛行者,在修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内在、外在等环境重重的困扰与阻碍。如果意志不坚稍微遇到业障,就有里碍,心生恐惧,...断人慧命。  因此一个修行人,应时时生惭愧心,慈悲心,忏悔心,对一切人,慈悲为怀,谦恭有礼,卑以自牧,处处与人方便,恒顺众生,给人以安慰、鼓励等爱语,无人我相的待人处世,如此业障方能消除,才能受到每一个人...

    圣开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45667062.html
  • 佛陀论佛,阿罗汉,比丘,法师,众生

    他们只是自证自悟得阿罗汉果的“自了汉”,不如大乘佛教的菩萨能上证佛果,下化众生。这种批评是不切实际的。在佛陀传教的初期,他的学生需要通过修行,学懂佛教基本原理,也就是四圣谛,八正道等等。先悟道,证...还算不得比丘。比丘要能够超越功德心,过失心,依八正道修行,心无所畏,才是比丘的境界。佛陀向弟子解释什么叫做“多闻比丘。”他说知道苦谛,集谛,灭谛的比丘就叫做多闻比丘。佛陀说,阐说苦谛,集谛,灭谛的比丘...

    洪汝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592582646.html
  • 中国禅宗的特点

    如何是戒定慧?」药山答:「这裏无此闲家俱。」戒定慧是通途学佛的三无漏学,是正道修行必走门径,但禅师们却持否定态度,并不是说把戒定慧也否定了,而是要把一切外在的、形式的东西都封闭起来,促使内心的省悟。...不是靠那些外在的修行,而是像慧棱那样在平常生活中忽然顿悟,即「心有灵犀一点通。一   有僧问马祖:「如何修道?」马祖说:「道不能修,如言修得,修成还坏。」可见修道不能在平常生活之外去刻意追求。又有...

    蔡惠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0365195.html
  • 甚深难见的缘起学说

    离世俗谛而得能悟入此远离二边的中道第一义。我们按正道修行就是修习四谛中的道谛——八正道。   综上所述,可见印度佛教的基本精神,是奠定在缘起论基础上的。从缘起论推衍,跟着就有「...按正道修行就是修习四谛中的道谛——八正道。   综上所述,可见印度佛教的基本精神,是奠定在缘起论基础上的。从缘起论推衍,跟着就有「无我」、「无常」的说法。但是就人的常情而言,...

    蔡惠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4567747.html
  • 佛教道德面面观——印顺法师《佛法概论》之道德行为的思考

    出家众就能在如律如法的生活中担当起续佛慧命的重任。  除此以外,出家众更应该依八正道修行来实现正觉的解脱。从修行的目标来说,只有得正定才能离惑证真,所以前七支是正定的根基与助缘。从修行的先导来说,正见是...在家众的实施原则  对在家众来说,既要过正常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更要过殊胜的修行生活,所以在家众的实施原则就应该从一般的世间行与殊胜的信众行两方面来说。  就一般的世间行来说,包括正常的经济生活、...

    释来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72539831.html
  • 研习“杂阿含经”论增上慧学

    ,印顺法师在该书同章同节解释道:“在家出家的圣弟子,依八正道修行,确有如实的悟证境地,这是经中随处可见的。到此,净化自心功夫,才达到实现。怎样的观慧才能引发如实觉呢?方便是非常众多的,或说...分等各种修行法门。三学中以慧学最重要,戒和定都是求得慧的手段,只有获得慧,具一切智,才能达到最终解脱的涅盘境界。   ‘杂阿含经’第六四六经载:“世尊告五此丘:&...

    蔡惠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51863707.html
  • ‘杂阿含经’研习:佛说有关在家能证果部份

    未能依正道修行,谈不上入流见法或向初果、证初果,良可慨叹!  然而,由于我国是大乘佛教流行的国家,受各宗判教的影响,很多人贬视小乘佛教,他们对根本佛教和部派佛教并未作深刻的研究,却傲慢地看不起声闻和...而不是证初果。一般认为断三结才向初果,这是粗晷的说法,因为在知法的过程中已经断三结,断的时候富下就是初果,这就是利根的见法。  三、慧解脱也可能得阿罗汉果  佛住世时,正法住世,在家二家依法修行,...

    罗无虚讲 蔡惠明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52363713.html
  • [杂阿含经]研习“杂阿含经”论“无常,苦、无我”

    缘起’是最普遍的法则,………依缘起(或四谛)而修行的在家或出家的弟子,次第进修,到达究竟解脱的境地,分为四阶,也就是四圣果。”又说:“佛法不是重信仰的、他力的、神秘的,也不是学问的,而是从现实人生著手的正道,从正道修行中得解脱。”   二、观诸行无常   ‘杂阿含经’第一经中,世尊告...

    蔡惠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74863838.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