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4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部派佛教与杂阿含

    部派佛教与杂阿含 水野弘   一、各部派对于阿含的分类   佛教诸部派均各有自派传承奉持的三藏圣典。其中经藏名为阿含或尼柯耶(部),可分为四类或五类。所谓四阿含与五部,则指此而言。其中,长、中、杂(相应)、增一(增支)等四阿含,则似为所有部派之所共传。第五阿含之小部(杂藏)则不一定,有的部派将其摄入经藏中,称为第五阿含;有的则不收入经藏中,而视为三藏以外别出之杂藏。   其中,以小部(...

    水野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222855336.html
  • 从印度佛教全貌了解原始佛教

    从印度佛教全貌了解原始佛教   水野弘著   王 丈 雄 译   l、原始佛教的名称与时代   所谓原始佛教,系指初期印度佛教全般而言,印度佛教依照其特征而以时代的区分约可分为:(一)原始佛教;(二)部派佛教;(三)初期大乘佛教(大小乘并立的佛教);(四)中期大乘佛教(大小乘学派佛教);(五)后期大乘佛教(真言密教)等。兹从各时代的特征先暑述如左,俾能更为了解原始佛教的性质与特性。 ...

    水野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23664117.html
  • 大乘初期至中、后期菩萨思想的变迁

      水野弘 著   香光书乡编译组 译  初期大乘时,行者策励于修行波罗蜜,菩萨思想达到巅峰;  中期大乘时,开始对菩萨与佛陀作思辨性、哲学性的探讨;  中国佛教则创设菩萨五十二阶位,菩萨思想已...悲愿之力而改变,不被三界内分段身所限,因此身命无限而能以此身回入三界,长时修菩萨行,直至无上菩提。  编者按:本文为水野弘著《佛教的真髓》第十二章,文中明体字为其发表于《大法轮》杂志原文,标楷体字为...

    水野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3644472.html
  • 增一阿含经解说

      林屋友次郎「安世高譯の雜阿含と增一阿含」 (佛教研究一ノ二‧三七~五○頁)  水野弘「漢譯中阿含の增一阿含の譯出につぃて」(大山學院紀要第二輯四一~九○頁)  前田惠學「原始佛教の...一、漢譯增一阿含經  現存漢譯增一阿含經五十一卷,日本大正藏作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Gotama Sam=ghadeva)譯,係由其底本──高麗版大藏經的記載而來;宋、、明三本大藏經則作苻...

    水野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65955299.html
  • 心性本净之意义

    。   2 参见水野弘「根Indriya」(《印度学佛教学研究》13之2、39页以下。收录于本选集第二册)。   3 参见Pa&#7789isambhidāmagga, i, p. ...终极目标、圆满状态的三无漏根之力量,乃至由最后的具知根而达到完全的证悟。即所谓「自然法尔」、「以无义为义」。心的作用达到无我无执、自由自在的圆满状态。   但是,道禅师不将佛性视为可能状态,而是以...

    水野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24159877.html
  • 修行道——三学

      如上述,在佛教中,应向理想迈进的修行德目有许多种,但这些有时亦可以归纳於戒、定、慧三学。关於三学,屡在原始圣典所说,一切修行德目,皆可分类为三学之中任何一种。  其中,戒学,是修行方法中,特别对情...

    水野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1841220.html
  • 佛教的合理性、客观性

    原始佛教系站在与一般外教全然不同的立场,考察宇宙与人生,主观与客观存在,因此,有三种特徵。第一在知性方面、有其合理性、客观性;第二在情意方面,有其伦理性、人性;第三在社会方面,有其世界性、普遍性、开放...

    水野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1841221.html
  • 佛教的色(物质)之概念

    存在香触等。四大可说只不过是色香味触等要素所形成的假法。23 有部等谓四大所造色之色香味触,在《成实论》则是第一次性存在的实法,四大是由色香味触所形成的第二次元性存在之假法。而眼等诸根,是从地水火风所产生的第三次性存在,所以当然也是假法。又,声是从诸色之相触而产生,所以是第三、第四次性的存在。24 根据此《成实论》之说,地水火风四大的概念,当然与有部等不同,而眼等根的概念,也是大为不同。在《...

    水野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047997.html
  • 根(Indriya)

    根(Indriya)   一   [207]在佛教有二十二根之说。所谓二十二根,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等六根,男根、女根、命根三根,苦根、乐根、喜根、忧根、舍根等五受根,信根、精进...

    水野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147998.html
  • 譬喻師與《成實論》

    譬喻師與《成實論》  一、何謂譬喻師? [279]「譬喻者」(Dārṣṭāntika譬喻師)之名稱,在所有小乘十八部或二十部等部派的任何文獻都未曾出現過,而是在《大毘婆沙論...

    水野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247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