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4篇,用时4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发心清晰程度的确定

    就是我们的目标。此时,我们心中的目标虽然有明确的方向性,但显然不够清晰,这时种种修行方便和助道之法便不可缺少。(上师瑜伽便是一种殊胜的修行方便,当行人对上师的信心圆满坚固时,自心与上师之心完全融合,这...

    奉心居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3145529.html
  • 辨意长者子经节录

    。   是为五事,若在人中常被诽谤,为人所憎形体丑恶,心意不宁常怀恐怖。   复次长者子,又有五事,所生之处常与佛法众会初不差违,见佛闻法便得好心,若作沙门即得所愿。何谓为五:   一者身奉三宝劝人令事。   二者作佛形像当使鲜洁。   三者常奉师教不犯所受。   四者普慈一切与身正等如爱赤子。   五者所受经法昼夜讽诵。   是为五事,所生之处常与佛法众会初不差违,见佛闻法便得好心,若作...

    海涛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85977162.html
  • 煎茶的乐趣

    明时我国制茶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散茶开始大量出现,团茶逐渐退出。散茶的出现必然要求饮茶法有所改变,于是简便易行的“冲瀹”法便应运而生了。“冲瀹”俗称“冲泡”,也有称“撮泡”的,是指将散茶直接放入茶器中...

    冷香斋主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43471585.html
  • 藏密“破瓦法”漫谈

    人的身体,而且上至飞禽,下至走兽的身躯,都可以迁入,真是奇特!惜夫后来,笃德被饶译师害死,此法便失传了。 ...

    刘立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35477189.html
  • 殊胜的世界观

    执是生死的根本、六道轮回受生之源。如果众生不能体悟到无常性空的道理,就不会获解脱,得自在,成菩提。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性空”的原理,则一切法便无从生起,即使事事物物独立、固定、永恒、绝对地存在,宇宙...

    常进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93181498.html
  • 《灭苦之道》的前言后语

    阿罗汉们所结集的法便称为《修多罗》,修多罗是'线、綖、经'的音译,代表贯串真理之线。《修多罗》又称《相应修多罗》,意为相应于真理的教法。《相应修多罗》在许多汉译经典中被简译为《契经》。  《修多罗》《相应...论典诠释佛法,这些论典也是法,为了分别起见,所有号称'佛说'的法便一律称为佛经(修多罗),至于佛教徒诠释法的著作则统称为论(阿毗达磨)。从此,经、律、论合称《三藏》,成为佛弟子的必修科目。  几个世纪...

    法遵比丘尼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60962305.html
  • 西藏密宗漫谈——破瓦法

    不但可观将暖识搬入人的身体,而且上至飞禽,下至走兽的身躯,都可以迁入,真是奇特!惜夫后来,笃德被饶译师害死,此法便失传了。关于“破瓦仲觉”的故事还很多,以后再谈吧。 ...

    刘立千

    |破瓦法|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093436213.html
  • 西藏密宗漫谈——破瓦法

    可观将暖识搬入人的身体,而且上至飞禽,下至走兽的身躯,都可以迁入,真是奇特!惜夫后来,笃德被饶译师害死,此法便失传了。关于“破瓦仲觉”的故事还很多,以后再谈吧。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35843619.html
  • 正命生活,得现法乐

    病人成就五法便得时瘥,云何为五?于是病人选择而食,随时而食,亲近医药,不怀愁忧,咸起慈心向瞻病人。   《增一阿含经》卷二四《善聚品》   若诸众生身有疾病,心则不安,岂能修习诸波罗蜜?是故菩萨修菩提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446237.html
  • 佛法与现实人生

    不离世间法,离了世间法,出世法便无从建立,诚如六祖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佛法中所说的世间法,是在五戒十善,五戒可摄在十善之中。十善与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之理相通...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0351258.html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